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304篇诗文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2篇诗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772篇诗文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121篇诗文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401篇诗文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19篇诗文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237篇诗文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208篇诗文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 1篇诗文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491篇诗文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48篇诗文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7篇诗文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313篇诗文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05篇诗文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42篇诗文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266篇诗文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875篇诗文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41篇诗文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256篇诗文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511篇诗文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其六
金人捧剑篇
刘都谏左迁辽阳,别数月矣,远致酒一远,为之大醉数日
游百丈泉
京察见部自嘲
冬日斋中即事 其二
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其一
保安驿道中
闻颜尚宝质卿称病有感
月下萧允升、顾开雍集小斋赋此 其二
携尊江上 其二
结社二圣寺
北发
初晴即事 其一
王宪皋督学滇中归,阻风雪于公安,留觞二首 其二
别陶编修石篑四首 其一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一
真定道中
荆州乐三首 其一
荆州乐三首 其二
荆州乐三首 其三
冬日偶成 其一
冬日偶成 其二
登渭桥诗
樟树镇
舟行晚望
光武庙和柳如圭韵
扬州怀古 其一
扬州怀古 其二
扬州怀古 其三
扬州怀古 其四
途中书见 其一
途中书见 其二
贵溪
异鸟来纪临安堂王疑冢也
丫髻岭
溪山纪游诗
偕青园登繁塔
题王叔和所藏磬石本兰亭叙
题商彝图为王蓉洲
永历六年永州卫屯丁保状歌
题金冬心徵君临东汉华山庙碑为武筠庄所藏黄小松旧藏本
虞山秋眺
和岁首寒望诗
早春诗
麟趾殿咏新井诗
秋暮遣怀
补瓢 其一
零陵旱后喜雨呈家大人
悼女芝馨
赠高允诗
南田移居 其一
南田移居 其二
南田移居 其三
怀李骁骑伊犁
梓潼道上
书王太守平山堂宴集诗后
扬州晤童北砚因怀二树
晤袁芗亭先生
和东坡聚星堂韵
酒正喧萧君席上作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甲辰会榜题名至时旧友及诸弟在场屋者皆被落因及之
过斮胫河
别石篑 其一
题尚觉和尚卷
竹枝词 其十一
赋得朱华冒绿池
春江引
云起楼为彻如赋
冬尽偶成
戏赠死心和尚死心以秀才出家
竹枝词 其十
竹枝词 其十二
彭长卿自武陵至公安游甚困便欲由梁之鲁入都歌以送之
中山观长公雪浪石
代广陵姬用前韵
黄平倩至玉泉以书见要倍道趋之马上感旧有作
赠陈正夫
和伯修
观音庵为一心隐斋上人题
渑池和黄平倩壁间诗 其二
与曾退如过葡桃园话旧偶成 其四
和东坡梅花诗韵今年雪多梅开不甚畅为花解嘲复以自解云耳 其一
显灵宫夜归
兰舟引
美人睡起词
哭刘尚书晋川
江南子 其一
夏日刘元定邀同顾升伯沈仲润李长卿丘长孺集城西荷亭是日热甚得暴 ...
巷门歌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
丘长孺 其二
午日沙市观竞渡感赋
宫簟
惠山僧房短歌
和江进之
虎耳岩逢不二和尚
万寿寺观文皇旧钟
为杨粉署题小像
邢州道上大风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其四
戏题飞来峰 其二
送梅子马督木北上
江南子 其四
丽阳驿题壁
丘长孺醉歌和黄平倩
秦中杂咏 其一
病中短歌
寄子髯
白乳泉
出城至大别寺题壁
子房山谒子房
西阊女儿歌
少王郎为王幼度作
江南子 其三
秦中杂咏 其二
戏题飞来峰 其一
第五泄
梦子髯
叹镜
五弟新卜园居余笑曰柰物力不敷何社中遂以为韵作诗嘲之仍限四章各 ...
饮方渭津斋中
邺郡梦中诗
和丘长孺
靳尚祠
别袁中夫
和黄平倩平倩有文君盘出以行酒
谷日小集五弟春草堂得谷字限韵
舟中偶成 其一
三教堂诗为杜总戎日章
花朝日伯修初度
哀殇 其二
江南子 其五
过二酉师旧斋
银王郎为王幼度作
游玉虚岩
为官苦
人日同度门发足上玉泉 其二
黄梁祠
宿千像寺柬钟刺史
答李子髯
白香山二十四岁作感时诗余今正其时矣仍次其韵
初入红螺崄
游庐山初入东林雨中
集小修筼筜谷偶成
送峨嵋僧清源时源请有檀香佛刻镂甚精
和钟君威花字
崇国寺同王章甫小修看月
和官谷馆字
古诗为杨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别王以明用前韵
夜坐读少陵诗偶成
节寿篇 其二
节寿篇 其一
喜王以明自村中来宝方官谷限韵
穿石
薙苇
大人寿日戏作
过毛太初见二甥
赠王以明纳赀归小竹林
过吴戏柬江进之
和伯修家字
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游佛手岩至竹林寺
盘山顶
别方子公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 其七
灯市和三弟
游满井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 其一
雨久初晴
途中怀大兄
赠李云峰 其一
赠大宗长老
潘景升谷日生同诸公小集得谷字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 其二
题伯学斋居
游天门关
德州舟中清明
和黄平倩落字
馀杭雨 其二
送王静虚访李卓师
游石洲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 其四
天柱峰谒帝
答徐伯润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
孟生为尊慈索诗信笔题四韵
赠潘景升
过彭城吊西楚霸王
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
浩歌登天目峰顶
雾中望山
天目道中和陶石篑韵
严子陵滩限韵同陶石篑方子公赋 其三
志别种山阁作
三月二十八日曹季和邀游岳祠置酒灵慧寺中
夜深同伯修月下观梨花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 其三
天目书所见
严子陵滩限韵同陶石篑方子公赋 其二
赠李云峰 其二
徽谣戏束陈正甫
齐云岩
雪霁后仍用前韵
舟中看月仍用前韵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 其二
赠章子
仲春十八日宿上天竺 其二
馀杭雨 其一
第一泄
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二
香光林即事用前韵
玉上人
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希夷避诏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