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邓雅
芙蓉叶上雨潇潇,一盏残灯照寂寥。久客不堪乡思苦,谁家儿女又吹箫。
元正后雪霁过邻曲
晴岫消冻雪,春郊布熙阳。嘤嘤幽鸟鸣,静听如调簧。
兴怀访故交,徐步登前冈。石窦通泉脉,林隈散梅香。
稍欣得胜地,复喜升华堂。交庆遇岁始,共语思时康。
愿言课孙子,读书力农桑。
寄九仙观道士陈子雍
虬髯披鹤氅,道气养丹田。身外元无事,山中别有天。
姓名仙籍注,文字世人传。我有菖蒲鼎,相期煮石泉。
题观海图
沧溟之深几千丈,万顷镜面涵空虚。何不翻身入海底,九重渊内探骊珠。
寄何伯善先生二首 其二
浮生已入无闻境,几度临风感慨深。朽腐不堪同草木,辛勤犹自结光阴。
藏书小结山中屋,对月常弹膝上琴。一寸苦心谁为写,先生留墨重千金。
梦故妻
岁晏江乡梦故妻,梦回愁绝听鸣鸡。菱花不照双鸾舞,松月谁怜一鹤栖。
黄叶故山埋骨地,白头孤枕悼亡诗。伤心最是门前水,呜咽长流无尽时。
寄高博士允宪
天上曾闻博士徵,山中每忆故人情。文章礼乐当时重,富贵功名知羽轻。
老去定知添白发,退归那得服黄精。思君永夜瞻天象,还应微垣第几星。
送何正夫西游
野老守贫贱,无营方灌畦。故人将远适,问我审安危。
穷达固有命,行止亦有时。人能不违天,履险如平夷。
君既悟斯理,行矣复奚疑。
题王氏可逸堂
人生在勤,勤乃可逸。动静有常,起处获吉。怀哉尔祖,善行美质。
乐彼丘园,安此居室。安此居室,既幽且閒。或渔于溪,或樵于山。
渔樵之业,奔竞所弃。尔祖乐之,傲俗忘世。风流既远,堂构犹存。
居之永安,宜其后昆。
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
楮衾如雪绝纤尘,稳卧还须藉布茵。一片白云松下榻,五更明月梦中身。
惟应纸帐堪同调,祗恐梅花亦笑贫。赢得素风含混沌,夜寒一煦便回春。
玉笥十咏 其九 南祠梦阁
化龙楼阁成墟丘,世人无梦登瀛洲。倦来偶枕松下石,天风六月凉如秋。
送永丰曾仲省赴召
萤窗苦学擅才名,鹗表横飞被宠徵。白发千丝怜我老,青云万里壮君行。
文章盛代宗西汉,日月中天属大明。入觐宜陈治安策,赐官应校石渠经。
读渊明诗
古诗出性情,气运关盛衰。圣人既删述,可以弦歌之。
后来移习俗,绮丽誇当时。渊明本清真,冲澹乃其宜。
我性颇淳朴,平生爱其诗。驽骀事鞭策,安得同驱驰。
暇日蒙子玉见招得陪诸君子燕饮欢甚大醉中放浪形骸之外而不自知也 ...
六十行年两鬓衰,秋风吹老芰荷衣。白云黄鹤堪为友,流水青山总是诗。
物外游心如太古,人前索笑似婴儿。坐中不著疏狂士,那得诸公一解颐。
题严氏钓隐
尚父遇西伯,子陵辞汉光。胡为异出处,所贵安其常。
斯人乐渔钓,荣辱两俱忘。桐庐在何许,烟水自微茫。
我性爱樵牧,无心慕轩裳。为君发吟咏,有兴在沧浪。
上判簿
金川劳簿领,政及鲁中牟。善教生民乐,除奸鬼魅愁。
县衙春映草,更鼓月当楼。公退无馀事,群经自校雠。
奉答陈三径 其二
犬吠鸡鸣宅舍偏,武陵风物晋山川。玉堂金马知何处,流水桃花别有天。
李白豪雄偏爱酒,韩公老大欲求田。向来赖寄新珠玉,报答终惭月露篇。
夏日有怀丁御史
永昼倦烦燠,披襟倚南窗。浮云忽凝阴,鲜飙喜微凉。
心境适澄静,翛然尘虑忘。故人应此际,高卧到羲皇。
题西门巡检瞻云堂
天际秋云起,官居思不任。宁同弘景趣,还有狄公心。
渺渺千重白,微微万里阴。因之忆亲舍,远在太行深。
客归遣兴
旅馆厌逢迎,还家少来往。山风时自生,淅沥有清响。
无言玩羲爻,阴阳识消长。动静各有机,澄心得所养。
豹枕为罗孟载赋
古今才名孰可数,人言罗邺诗中虎。异哉石枕虎豹形,枕虎哦诗魂不惊。
珊瑚琥珀未为宝,此物辟邪人见好。向来借我枕向云松巢,黄斑逐队声咆哮。
邓雅
元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字伯言。明洪武中,以郡举入京,寻辞归。与梁寅方善,讲学石门山中。工诗。有《玉笥集》。► 316篇诗文
望湖亭读坡仙诗景仰高风重题四韵
夜坐有怀丁御史子坚
送医士李文中归永丰
春日寄丁御史子坚王知县彦晖
题吴南任栖云楼
何大韶见访偶出失迎留题而去用韵答之
哭出家从祖德林真人
题吴仲亨种德堂
云谷为玉笥道人赋
洪武癸亥夏五渡江访诸友暮归既登舟而风雨骤至
和陈积中见寄二首 其二
寄王鍊师时中
寄刘进士伯琛 其一
秋日忆娄仲实
寄吴嘉靖
题静寄轩
别陈积中
早春踏雪游群玉山中
题临川黄九鼎北山清隐
送范知县美解赴京分题得九仙台
和张伯温秋兴三首 其二
次萧编修用济韵
挽刘廉使楚奇
寄胡彦清彦忠昆季
玉笥十咏 其五 双林莲社
客中寄文彬
小楼閒眺
鹅溪钓叟为陈充宾赋
圣主得贤良诗
馆市巡检刘时中摄新淦县事有政声于其还镇诗以美之
释疑
送□进士
鄱阳阻风
春望和黎时高韵
岁暮山中夜坐
毛教谕见过自云荐贤多矣然为国而非为私也余深美之赋此为赠
故人论诗
客夜 其一
兰雪堂铭
昌邑山
谢李文焕赠图书
余性资庸下学术空疏白首无成私窃自慨然先儒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和刘俊钦将进酒
采石
和周德川春夜听雨
题吴克承雍穆堂
送萧子雅往新喻省坟墓
奉答陈三径 其一
和北平检校谢叔宾
题刘氏圭峰楼
黎氏积庆堂诗
走马灯
奉饯外舅之襄阳
题陈氏学堂山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