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丁鹤年
忆坐诗坛棹酒船,花枝旖旎月婵娟。一从凫舄朝天去,月夕花朝两惘然。
寄四明诸友
海上归期苦恨迟,归心日与海争驰。故人有待吾衰矣,一寸寒灰万缕丝。
水仙花二首 其一
湘云冉冉月依依,翠袖《霓裳》作队归。怪底香风吹不断,水晶宫里宴江妃。
读应奉兄登科记怆然伤怀因成八韵
射策彤庭被宠荣,遗经三复若为情。重伤赵璧经时毁,翻恨隋珠彻夜明。
《洪范》有书传太乙,佳城无郭葬长庚。青云路断甘沦没,碧海尘飞苦变更。
自信为臣当委质,谁能向贼更求生。家贫寡弱遗妻子,道远存亡隔弟兄。
一旦音容成永诀,十年涕泪镇交横。茫茫原隰无求处,独立长风送雁声。
竹隐图
昔有君子,隐居种竹。截简著书,垂竿钓玉。委顺暮年,孰继芳躅。
二子秀发,郁若篬筤。文章云锦,节操冰霜。图诸座右,庶几羹墙。
清胜轩
绕屋松杉手自栽,重阴长日护苍苔。一溪窈窕花间入,三径参差竹下开。
夜半霜钟宁假莛,秋深月镜本无台。主人定起焚香坐,何处扁舟棹雪来。
送长史随公时敏朝京
黄鹤楼前画舫开,送车千辆动浮埃。楚人独数苏从谏,齐士谁过随仲才。
报政每随鹓鹭入,览辉重见凤凰来。君心东注同江汉,一一敷陈对玉台。
观太守兄昌国劝农
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蹋花行。
杖藜父老陪咨访,骑竹儿童主送迎。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菊泉轩
英英径菊,混混原泉。凌霜悦茂,挟雨潺湲。以香以洁,并作清妍。
中有静者,于焉周旋。采之服之,愈疾引年。濯之嗽之,内澄外鲜。
德日以新,寿日以延。深存晚节,慨慕旋贤。和归来辞,谈秋水篇。
重到戴玄学斋居
挽卫知事胡公鼎二首 其二
自构幽轩倚碧梧,琴樽时复集名儒。一官迢递来黄鹤,五夜悲凉筹白驹。
剩有良筹遗细柳,可无高义致生刍。孤儿扶柩归程远,啼杀林间返哺乌。
半村
庵居背郭称疏慵,道韵清孤野趣浓。花径萦回通小市,竹窗窈窕纳遥峰。
五更风递严城角,半夜霜清古寺钟。昨日邻翁告东作,四郊春雨起降龙。
再用前韵赠祖庭兴上人
匡庐揽秀昔巢松,水色山光左右供。日下奇峰金作凤,云间飞瀑玉为龙。
扑帘空翠沾晴几,拍枕寒涛隐暮钟。从此胸中富丘壑,乾坤万里一吟筇。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留别旧韵二首 其二
攀桂月扶疏,抚松云陆离。岂无淡荡怀,亦有幽贞期。
何缘对清景,孤坐度芳时。故人不可见,新交非所知。
题万岁山玩月图
金银楼观蔚嵯峨,琪树风凉秋渐多。徙倚危阑倍惆怅,月中犹见旧山河。
胡节妇
一自失良人,年年不见春。常时折花处,青嫁满行路。
即今垂老百事非,箧中惟有嫁时衣。姑终养,子成立,望夫差胜山头石。
南湖渔隐
冰蘖同声想二难,南湖寄傲水云宽。并投清宪飞霜简,对把沧浪钓月竿。
蚁梦无凭应易断,鸥盟有待竟长寒。卷中名胜多亲旧,三复遗文一永叹。
卜居二首 其一
木石为交不背盟,卜居应得惬幽情。雨苔蘸水溪鱼上,风叶堕阶成犬鸣。
习懒已成忘盥栉,避喧渐远绝逢迎。义肥百战收全胜,特为耽诗太瘦生。
自咏十律 其七
千官何处扈宸游,回首风尘遍九州。黄竹雪深迷玉辇,苍梧云断见珠丘。
令威不尽去家怨,精卫岂胜填海愁。大禹胼胝天所眷,肯教纶邑久淹留。
养素斋
养浩配义,行素顺天。夙夜孜孜,以师圣贤。不馁于内,不愿乎外。
无入不得,以直无害。勖哉董子,不舍三馀。仕学两优,得失一如。
达不离道,穷当益坚。终始勿渝,子其勉旃。
勉戴玄学
才名籍甚冠时髦,爱尔青牛气独豪。千里共誇骐骥足,九苞争睹凤凰毛。
月中把桂云生履,天上看花日映袍。宦达每由稽古力,夜窗灯火莫辞劳。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61篇诗文
岁晏百忧集二首 其二
题族兄马子英进士梅花
赠戴原正
挽谢伯升母王安人
寄昌国济汝舟长老
奉寄九灵先生四首 其三
长啸篇
哭阵亡仲兄烈瞻万户
卜居二首 其二
竹林书屋
兰蕙轩
别四明亲友
题西圃卷
湖上二首 其二
岁寒书屋
次韵陆伯旸梅花诗
题画葡萄(故人毛楚哲作)
咏雪三十韵
紫芝山房
挽故豫章义士吴复原
植樗轩
送儒士伯坚赴会试
送蔡士廉舍人奔讣还四明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归偶成
自咏十律 其二
题郑高士画竹
读郑氏义门传
假馆武当宫承舒庵赠诗次韵奉谢二首 其二
寄郑高士 其二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留别旧韵二首 其一
寄郑高士 其一
横窗梅
题长溪独钓图
红莲白藕诗二首 其一
岁晏百忧集二首 其一
送信立庵长老住灵岩寺
题二灵山房
戆庵
竹枝词二首 其二
画葡萄
双溪草堂
行素轩
书揭秘监所撰李处士墓铭后
题前人竹石嘉树图
白石
复渊
挽倪仲权处士
寄定海县丞张允达
送铁佛寺益公了庵朝京游浙
丙午十一月二十四日夜梦回书事
迁葬后还四明途中寄武昌亲友
题松江梧桐乡鸣凤里朱节妇卷
画萝卜
寄见心长老二首 其一
送武昌知县潘公考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