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暮春二首 其二

暮春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一夕春归遍九垓,千红万紫尽尘埃。韶光淑气逡巡退,暑雨炎风烂熳来。

诗人丁鹤年的古诗

戏题明皇照夜白图

元代 丁鹤年

天上麒麟天下稀,月中几送八姨归。
君王寓目应追悔,误看乘鸾度羽衣。

白石

元代 丁鹤年

雪色云根出翠微,坚贞不与道心违。尘空自比神仙镜,路滑谁参佛祖机。

岂为砺金希世用,都缘韫玉发山辉。点头默契生公法,绝胜商歌叹短衣。

迁葬后还四明途中寄武昌亲友

元代 丁鹤年

浪游吴越任荆湘,来往那辞道路长。箧内有书惭历国,邸中无绶敢誇乡。

潮生别浦江云白,尘起征途野日黄。若问离人行役苦,十宵九梦在泷冈。

竹林书屋

元代 丁鹤年

王郎高标绝尘俗,牵茅自结清风屋。屋中充栋积古书,屋外循檐种修竹。

离离实垂珠,森森笋抽玉。鸾凤食有馀,虎豹文亦足。

时时把书卷,自向竹下读。礼义深服膺,圣贤常在目。

王郎学道今有年,半是臞儒半是仙。清脩酷与此君似,中通外润直且坚。

平生不作桃李媚,岁寒风节恒凛然。不随沉湎唐六逸,不效旷达晋七贤。

净扫仙石坛,焚香究玄玄。客来不交语,共坐蔚蓝天。

蒲轮他日访幽侧,以道匡君流惠泽。功成太史不一书,却汗青青为简策。

次块翁中秋诗韵

元代 丁鹤年

西风黄鹤旧矶头,皓月中分此夕秋。乌鹊无依频绕树,鱼龙有喜捲乘流。

烟云尽捲天逾大,河汉低垂地欲浮。拟买桂花陪胜赏,老来佳句恐难酬。

荣枯

元代 丁鹤年

春意方酣红杏蕊,秋声又战碧梧枝。野人不识春官历,坐阅荣枯纪岁时。

题表兄赛景初院中新竹

元代 丁鹤年

双玉亭亭出粉墙,便添风月入吟觞。会看直上三千尺,截简先书异姓王。

自咏十律 其一

元代 丁鹤年

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太守九江先效死,诸公四海尚偷生。

风云意气惭豪杰,雨露恩荣负圣明。一望神州一搔首,天南天北若为情。

题族兄马子英进士梅花

元代 丁鹤年

池馆春深看牡丹,五陵车马隘长安。谁知凛凛冰霜际,却是梅花守岁寒。

武昌南湖度夏

元代 丁鹤年

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

赠刘全真

元代 丁鹤年

峨峨崆峒山,去天不盈尺。西挹弱水流,东挂扶桑日。

中有学仙人,眉白双眼碧。餐霞衣云雾,凝神鍊精魄。

狞龙及猛虎,视之如虮虱。功成朝紫皇,名隶丹台籍。

幡然汗漫游,飞行隘八极。沧海重扬尘,蟠桃几结实。

天上与地下,俯仰成陈迹。归来敛衽坐,倒卷入冥寂。

万象吾肺腑,四气吾嘘吸。乃知大还资,不离婴儿质。

蚩蚩世间人,斲丧良可惜。

戏赠应修吉

元代 丁鹤年

砚溪居士神仙侣,短发萧萧雪满簪。暖老恨无燕赵玉,养生赖有坎离金。

床头酒熟留僧饮,席上诗成对客吟。岁晚山空谁是伴?北窗梅月最知心。

丙午十一月二十四日夜梦回书事

元代 丁鹤年

抱病经时不出门,存亡一一念诸昆。兵戈随处断消息,风雨终宵劳梦魂。

竹下题诗云起砚,花前度曲月当樽。每因旧事增新感,独对寒灯拭泪痕。

寄武昌张尚本

元代 丁鹤年

绿鬓朱颜素节新,岁寒风雪苦相侵。明堂清庙登庸日,伫听箫韶奏治音。

岁晏百忧集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岁晏百忧集,击节发商歌。商歌未终调,泪下如悬河。

故乡渺何许,北斗高嵯峨。有家不可归,无家将奈何。

卜居二首 其一

元代 丁鹤年

木石为交不背盟,卜居应得惬幽情。雨苔蘸水溪鱼上,风叶堕阶成犬鸣。

习懒已成忘盥栉,避喧渐远绝逢迎。义肥百战收全胜,特为耽诗太瘦生。

重到戴玄学斋居

元代 丁鹤年

忆坐诗坛棹酒船,花枝旖旎月婵娟。一从凫舄朝天去,月夕花朝两惘然。

挽卫知事胡公鼎二首 其一

元代 丁鹤年

江海论交四十年,故家文物羡君贤。灯前夜雨书连屋,花下春风酒满船。

舍瑟肯居曾点后,着鞭宁让祖生先。他乡重会情欢极,俄送輀车一泫然。

送僧净皓书童正思所作诗序后

元代 丁鹤年

童郎豪爽士,平生少许可。独于皓上人,珠玑发咳唾。

上人学法英妙年,参遍诸方文字禅。铁鞋踏破石头路,教外方知别有传。

童郎我同道,上人我同乡。相逢江上折官柳,离思悠悠江水长。

次韵陆伯旸梅花诗

元代 丁鹤年

小车厌看洛阳花,梦想林逋处士家。十里湖山春浅淡,一枝雪月受横斜。

孤高不受金尊赏,清冷无烦锦帐遮。今日重吟香影里,百年风致未为赊。

丁鹤年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