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见心长老二首 其二

寄见心长老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上方借榻动经春,道义交情久更亲。涤器每怜司马病,卓锥不厌仰山贫。

茶烟隔座论文夜,花雨沾筵听法晨。一自天香通鼻观,六根无处著纤尘。

诗人丁鹤年的古诗

题江亭柳色图

元代 丁鹤年

昔年酾酒地,江汉一茅亭。同会人何在?东风柳又青。

迁葬后还四明途中寄武昌亲友

元代 丁鹤年

浪游吴越任荆湘,来往那辞道路长。箧内有书惭历国,邸中无绶敢誇乡。

潮生别浦江云白,尘起征途野日黄。若问离人行役苦,十宵九梦在泷冈。

寄武昌严静山贤友

元代 丁鹤年

出门便有好湖山,对酒当歌莫暂閒。不请自来留却去,无情白发与朱颜。

咏蝉

元代 丁鹤年

蝉性极清高,愁吟类楚骚。炎天风露薄,度日亦嗷嗷。

红莲白藕诗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采莲采藕湖水浔,阿侬踏歌郎赏音。多虚少实如郎意,外甜内苦似侬心。

竹隐图

元代 丁鹤年

昔有君子,隐居种竹。截简著书,垂竿钓玉。委顺暮年,孰继芳躅。

二子秀发,郁若篬筤。文章云锦,节操冰霜。图诸座右,庶几羹墙。

题建昌王子中桥亭八景

元代 丁鹤年

桥亭风景洞天如,中有儒仙旧隐庐。春涨挼蓝涵螮蝀,晓岚滴翠湿芙蕖。

受诗华巘浮丘馆,说剑香炉许令居。云外悬崖飞屐上,雨中沃壤带经锄。

疏钟鲸吼霜华重,长笛龙吟月色虚。

老我尘寰怀胜景,追游早晚命巾车。

秋蕖

元代 丁鹤年

绿水出红蕖,清丽世无比。旭日照新妆,盈盈明镜里。

亦有后时者,悽然抱孤蕊。欲开风露寒,寂寂含香死。

题天师竹

元代 丁鹤年

琅玕仙节郁萧森,知受三天雨露深。投老相求访真诀,独骑龙杖度千岑。

水仙花(二首)

元代 丁鹤年

影娥池上晚凉多,罗袜生尘水不波。
一夜碧云凝作梦,醒来无奈月明何。

戏赠应修吉

元代 丁鹤年

砚溪居士神仙侣,短发萧萧雪满簪。暖老恨无燕赵玉,养生赖有坎离金。

床头酒熟留僧饮,席上诗成对客吟。岁晚山空谁是伴?北窗梅月最知心。

次块翁中秋诗韵

元代 丁鹤年

西风黄鹤旧矶头,皓月中分此夕秋。乌鹊无依频绕树,鱼龙有喜捲乘流。

烟云尽捲天逾大,河汉低垂地欲浮。拟买桂花陪胜赏,老来佳句恐难酬。

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兖城

元代 丁鹤年

兖为礼义乡,自昔多名士。佐也游夏徒,力学能崛起。

三冬文史富才华,万言入对天王家。骑蟾秋折广寒桂,走马春看长安花。

承恩筮仕御史府,风生台阁膺佥举。雅知严敬授祠官,奉礼山川来大楚。

祠宫清暇日有馀,焚香危坐读父书。门外犹维桓典马,釜中屡出莱芜鱼。

嗟予老病衡茅下,时人弃置如土苴。多公高义数相过,茅塞心胸赖陶泻。

霜风一夜吹庭闱,椿萱并瘁色养违。再拜天颜零涕出,千里看云匍匐归。

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泰山带围泗。种松畚土展孝诚,傍水依山砺仁知。

知明仁熟政乃攻,终丧还谒蓬莱宫。致君尧舜付公等,伫令四海回淳风。

五风十雨年屡丰,吾何幸为田舍翁。

挽故豫章义士吴复原

元代 丁鹤年

挺生英杰百夫防,高义孤忠少颉颃。艰食屡分图共济,危城百战誓同亡。

延津剑去秋无气,合浦珠还夜有光。三复园亭新墓表,哀荣宁独在泷冈。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一

元代 丁鹤年

神鳌屹立戴崔嵬,俯瞰沧溟水一杯。积翠自天开罨画,布金随地起楼台。

祈灵汉使乘槎到,传法胡僧折苇来。若使祖龙知胜概,岂应驱石访蓬莱。

风泉清听

元代 丁鹤年

幽栖空谷中,石室如悬罄。坐阅造化机,动静互相胜。

风生万籁随,雨过百泉应。萧萧乱疏钟,泠泠隐清磬。

虎啸山月昏,龙吟海波静。上人谢声尘,悠然入深定。

喧寂萧俱忘,是乃名真听。

题刘伯升所藏兰亭

元代 丁鹤年

右军高致极清真,盛集兰亭咏暮春。文彩风流那复见,摩挲遗墨想丰神。

题族兄马子英进士梅花

元代 丁鹤年

池馆春深看牡丹,五陵车马隘长安。谁知凛凛冰霜际,却是梅花守岁寒。

题二灵山房

元代 丁鹤年

宝刹凭虚户牖开,群峰北走水南回。六鳌夜涌金银阙,九凤朝翔紫翠堆。

日静云间飞锡下,月明天上渡杯来。谈玄每就岩房宿,最爱三车有辨才。

寄定海县丞张允达

元代 丁鹤年

幽兴日相关,应知吏事閒。哦诗松竹里,问俗水云间。

蜃气烟中海,猿声月下山。蓬莱常五色,有待簉仙班。

丁鹤年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