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閒居二首 其一

閒居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茂林修竹是吾庐,身已无官也自如。莳药种花筋力倦,北窗高枕教儿书。

诗人董纪的古诗

效秦文仲绝句四首 其四

明代 董纪

百官朝罢乘舆还,阶下龙媒立仗间。燕避罘罳风不动,黄金宫阙五云间。

答陆宅之

明代 董纪

世情方矫揉,吾道欠亨嘉。志似笼中鹤,身如井底蛙。

几人蛇画足,每事槿开花。留得春衣在,都将付酒家。

次韵林泉留宿听钟有感

明代 董纪

客檐卧听禁城钟,蛮帐低垂旧紫茸。窗眼月斜天未晓,瓦沟霜白景初冬。

千年华表无归鹤,十月寒潭有蛰龙。拥被自扪丁固腹,老来无复梦生松。

与太常典簿顾谨中题画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髣髴风烟笠泽东,吴山不与越山同。谁家楼阁停歌舞,旧是夫差避暑宫。

閒处光阴轩为章文浩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宜捲湘帘且莫垂,要看清景半涵池。云过影落萍开处,风起声来竹动时。

对客不辞分险韵,留僧必欲了残棋。日长犹恨无消遣,髣髴仙家岁月迟。

亲戚情话诗

明代 董纪

故人前身丁令威,去家多年今复归。江山如旧城郭在,宗族易世邻人非。

弟妇从来未识面,升堂叙礼还相见。呼集诸孤伯父前,举觞逐一殷勤劝。

为言夫主去从军,五载音书绝不闻。人生有死亦何恨,最苦军籍名犹存。

丁男未大要补役,往往移文催不息。纪录申鸣续有条,案吏无钱行未得。

期功强近希谁助,叔在旁州守坟墓。今年两度寄声来,又作长淮幕官去。

零丁薄命止一躯,况乃累岁多艰虞。残喘虽存食指众,自度何以全诸孤。

故人低头听说罢,不觉吞声泪盈把。我今自是羁旅人,有策安能救孤寡。

打姑恶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姑恶何恶怨未终,世人至今无此风。尔啼莫来近我屋,我姑不与尔姑同。

怀高都官

明代 董纪

凤鸟不鸣吾道微,拟逃名姓老岩扉。襄阳耆旧无多在,洛下衣冠已渐稀。

久望东山安石起,未闻辽海管宁归。马融何必为南郡,只合高堂坐绛帏。

立春日偶书

明代 董纪

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恃今何怙。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

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

大儿痴顽无好田,见人懒作低头揖。小儿学语未分明,近始扶床能独立。

山妻抱儿认父面,愿汝父子长相见。但令骨肉在眼前,到老不嫌贫与贱。

纫穿补绽无时息,昼纺绵花连夜绩。食指衣身累转多,头焦鬓秃空啾唧。

婢较初来过半长,手拙未解调羹汤。学攻针线更迟钝,两日一裤缝三行。

苍头入门懒无匹,面垢脚朘常菜色。使令内外岂云无,自然不得分毫力。

破屋数间如玉川,床头旧物馀青毡。愁来就枕且醉眠,万事得失皆由天。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 其六

明代 董纪

别时容易见时难,无计相留看牡丹。去向洛阳城里过,不知何处可凭阑。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溪艇瓜皮小,沙堤镜面光。梨花能雪白,柳色赛鹅黄。

梦茂名兄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久无书札报平安,正惧蛮方抚字难。喜见故人亲口说,近时已转赣州官。

竹所为太常典簿顾谨中

明代 董纪

路绕阑干屈曲行,绿阴遮暗石棋枰。酒杯潋滟花前兴,茶臼丁东月下声。

拄杖敲门无俗辈,题诗偪槛有僧名。篮舆径造知何日,直待明年燕笋生。

草堂杂兴十首 其八

明代 董纪

我亦西郊有草堂,苍苔满径石田荒。灯前夜寂妻儿语,场下秋晴老弱忙。

细纺木绵登市价,先砻䆉稏纳官仓。开门不见徵租吏,便是田家一小康。

寒江渔者

明代 董纪

浮家一叶小如梭,前载儿孙后载婆。今日天寒难下网,芦花深处避风波。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满头华发怕逢春,山鬼揶揄正笑人。祖道不沾雩峡水,征袍空染贯城尘。

已无勋业铭彝鼎,岂有声名动搢绅。但得五湖风月在,钓船还与白鸥亲。

次韵答胡彦恭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移家五见岁华阑,海上鸥盟渐觉寒。扼肉虎吭求食易,刮毛龟背物毡难。

樽犹有物吾何憾,甑未生尘妇莫叹。半百光阴驹过隙,试将日晷静中看。

云松陆宅之先生以别时容易见时难为起句赋律诗一首送俞原肃之武功 ...

明代 董纪

别时容易见时难,到手深杯莫放閒。昔似延平飞剑去,今如合浦得珠还。

新愁不脱诗中意,旧泪犹存竹上斑。何事匆匆又分手,征鞍无计可相攀。

修竹芙蓉四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芙蓉花老碧波寒,竹上湘妃泪未乾。日落黄陵庙前路,如今髣髴画中看。

闺思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病酒伤春十日过,爪痕不敢露金诃。莫令鹦鹉知消息,鹦鹉人前最口多。

董纪

董纪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2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