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癸卯除夜怀周子标上舍二首 其一

癸卯除夜怀周子标上舍二首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吾乡同学一少年,白头相见犹欢然。学剑折节有周处,读书排难饱鲁连。

登堂醉饱亦常事,剪烛笑谈如悬泉。回思离乱谋食苦,五岳当游婚嫁先。

诗人方仁渊的古诗

比部更送立轴折扇,赋四绝简读

清代 方仁渊

高山流水写知音,万叠峰峦一寸心。从此不愁腰脚懒,卧游终日坐云岑。

俞幼兰表兄自河南罢官归来,屡蒙见访,奖许诗篇,因呈两律奉教 ...

清代 方仁渊

阳生冬至又逢春,梅柳无心意自亲。入室图书犹是旧,出门耳目尽翻新。

小诗欲改忘留稿,晚酿初香想漉巾。一卷南华一枝笔,闭门聊作葛天民。

舟泊塘栖

清代 方仁渊

风紧岸移速,舟行水拍堤。雨收篷背重,春暖柳丝低。

言语初闻越,人家半枕溪。鳜鱼烹正熟,沽酒宿塘栖。

锡山秦缦卿方伯家遇雪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轻于柳絮白于盐,远树瑶阶取次添。最好大千银界里,九龙都化玉为尖。

比部更送立轴折扇,赋四绝简读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题词谬许浣花翁,欲借天鸡喻蠛蠓。识得此中真意趣,近来诗笔学灵空。

顾山香山寺文选楼怀古

清代 方仁渊

帝子声华事已遥,空留遗像仰清标。半庭草色侵双屐,一径松风话六朝。

殿宇几经沦浩劫,峰岚依旧薄层霄。文章麟炳垂千古,不与斯楼共寂寥。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 ...

清代 方仁渊

功修未到出山来,花雨缤纷扫不开。诸葛也知多道气,刘伶到底是仙才。

吹萧应悔骑黄鹤,种玉于今付绿梅。世味尘缘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莱。

北门竹枝词十首 其五

清代 方仁渊

黄纹鸡烂味新鲜,紫熟菱香嫩笋鞭。踱到报慈桥下坐,逢人呼酒再开筵。

邵息庵阅倚云吟草蒙赐佳章,次韵奉答

清代 方仁渊

想著莼鲈便下叉,玉堂挥去谢京华。朱颜日丽宜春酒,乌帽风欹趁菊花。

读画高斋冰作鉴,衡文禁院眼无纱。仙家特健储多药,卫养何须百六加。

辛丑九月十三夜伏枕不寐,忆前年咏菊诗款惬意,续赋二律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群芳夺目艳阳天,寂寂柴门抱石眠。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

北门竹枝词十首 其三

清代 方仁渊

桃源碧涧日初斜,雅客来停卢陆车。携得小团天上月,新泉活火试烹茶。

寄怀王馨吾茂才二首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一别无多日,兰花今已开。欲持杯酒共,不见故人来。

虞麓悲游子,河汾想异才。馆餐当旧雨,心迹两无猜。

重阳后与郭用宾王馨吾诸君小酌香山寺聊句未就后成二律简同游诸君 ...

清代 方仁渊

人世几回开口笑,眼前有酒莫嫌贫。秋来最是莼鲈美,春去且尝笋鳜新。

寂莫选楼犹有迹,豪华金谷已成尘。天机浩荡江湖小,幸得良朋到处亲。

上巳日别香麓诸子

清代 方仁渊

诸子自修禊,怜予独远行。只因身世贱,转觉别离轻。

碧树故乡色,白云游子情。那堪烟雨里,啼尽子规声。

赠冯钝吟先生四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歌哭穷途若个知,独清浊醒自言痴。美人香草多哀怨,半出行吟泽畔时。

刘石香来虞,留宿旬日,握手言欢,因作古歌赠之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明月出天涯,清光常皎洁。来照庭户间,令我心怡悦。

独念素心人,会少多离别。离别不足忧,但忧鬓成雪。

君今惠然来,狂喜屐齿折。美酒倾百壶,新诗吟满箧。

持诗发啸歌,清商惊月窟。欢会既不多,归思毋切切。

五月十六日喜雨有作

清代 方仁渊

云气遮窗黑,山光敛树昏。莫愁风破屋,会看雨倾盆。

稚子欢盈室,农夫笑倚门。明朝秧把贵,忙煞杏花村。

九月初六日寄怀刘石香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莲子青青绝妙章,传来佳句遍虞阳。刘郎本是诗中杰,莫似方回冷锦囊。

题萧云孟镌红馆随笔诗词集后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一曲新歌被管弦,俳谐志怪斗清妍。香山意气由来淡,坡老襟期持可怜。

座客莫持无鬼论,微辞终属有情天。寸心已备名山业,不遇其人莫浪传。

归岘山杪其尊人仲陶先生遗诗见示,因题一律于后

清代 方仁渊

诗文各有运穷通,传世宁论拙与工。昔日壮怀空许国,而今遗墨却成功。

贤郎珍重青箱业,老子殷勤白社风。读罢长篇春已去,落花无语夕阳红。

方仁渊

方仁渊

又名思梅,字耕霞,顾山人。幼好学,父母贫穷,借书苦读,工诗,有倚云轩吟草一卷。风练书画,香山寺额出其手笔。工医学,悬壶常熟,有倚云轩医案、倚云轩医话易头歌诀、舌苔歌诀等书,创办常熟医学会月刊出版二十六期后,因经费停刊。民国十一年组织常熟医界抗议北洋政府颁布条理歧视中医。生于道光二十四年,民国十六年病逝,时八十三岁。► 13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