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广西即事二首 其二

广西即事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比岁供输不自聊,祇今氛祲未全销。陈前将士须殊死,莫倚功多气转骄。

诗人傅若金的古诗

秋日巡山和王君实四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送孙伯起掾岭南

元代 傅若金

北去频闻霜雪多,驿程犹是过滦河。悲风绝幕回苍隼,落日穹庐卧紫驼。

行色且谋寒夜饮,别怀休忆醉时歌。都门已隔千行柳,况复乡山老薜萝。

涿州楼桑村先主庙

元代 傅若金

先主君臣并材杰,天倾炎汉苦须扶。曹瞒力尽才分国,葛亮谋成竟托孤。

道路只今通陇蜀,山河无复限荆吴。行人为指楼桑庙,肠断西风散白乌。

归舟阻风

元代 傅若金

洞庭十日风势号,沙头客舟如系匏。沅湘九道白波立,衡霍千峰玄雾交。

神龙欲蛰无定窟,黄鹄将归愁故巢。咫尺城楼不得上,何因一望楚江郊。

广西即事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比岁供输不自聊,祇今氛祲未全销。陈前将士须殊死,莫倚功多气转骄。

题山家山景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雁起秋空树色遥,行人江上驻归桡。海门东去应千里,白日微茫见落潮。

送奎章阁广成局副杨元成奉旨之徽州熟纸因道便过家钱唐二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兔臼霜残晓月空,鲛宫练出秋风起。

五云高阁染宸章,最忆吴笺照墨光。明朝驿使江南去,诏许千番贡玉堂。

八十里山行

元代 傅若金

桂林之区,猺贼杂处。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官军收捕费供给,主将逡巡竟何待。

居民近山昼夜愁,山下行人皆白头。况闻良家半为贼,官府贪横仍诛求。

安得大聚边头兵甲铸田器,尽锄高山作平地。高山平,猺贼毙。

四月十四日发京

元代 傅若金

六龙西北驰,群鸟东南翔。感我客游士,心神随飞扬。

迢迢踰大河,恍恍越崇冈。已惊时序易,复念道路长。

驱车出东门,浩歌慨以慷。燕蓟岂不乐,吴楚为我乡。

父母惊违离,兄弟不在旁。当兹遂归去,聊可慰中肠。

牧牛去题袁庆远经历所藏画

元代 傅若金

牧牛去,千山复万山。上山日出愁起晚,下山日入苦行难。

手中鸲鹆牛伴侣,养来多日能人语。纵牛不牵绳自垂,听他行食母苦之。

欲归尚忧牛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但愿年年牛尽肥,主翁足食身足衣。

农家养牛国所赖,恶少城中杀牛卖。

题山水小景杂画四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空村断行迹,深雪连昏暮。惨淡既平冈,坡陀复盈路。

时闻一树折,犹见群鸟去。中有映书人,柴扉对何处?

棹歌六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河中日日水悠悠,谁道人心似水流。河水湾回有时直,人心屈曲几时休。

题墨蒲桃

元代 傅若金

上苑根株少,风沙道路长。也知随汉节,终得荐君王。

送奎章阁广成局副杨元成奉旨之徽州熟纸因道便过家钱唐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绿槐五月高云冷,行人辞阙瞻乡井。奎壁秋回帝座深,斗牛夜隔天河永。

君今衔命出江关,却到徽州几日还。天上应须朝绛节,湖边何得爱青山。

杂诗五首 其四

元代 傅若金

閒夜坐中庭,素月流我怀。鸣琴发玄思,俗音难与谐。

微飔经前楹,徐响正裴回。欲歌南风曲,听者良已希。

愿言荐清庙,复感凤来仪。

题张齐公祠

元代 傅若金

将军结发事先朝,百战山河血未销。总说霁云能慷慨,兼闻去病最嫖姚。

烟尘剑戟迷秋峒,风雨旌旗落暮潮。自古英雄须庙食,精灵何待楚词招。

题家山小景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浴凫飞鹭聚寒塘,落雁归鸦映夕阳。忽忆湖南烟树里,倚栏秋思正茫茫。

送赵仲礼御史兼呈王侍御五首 其四

元代 傅若金

衮衮晴云塞要津,终闻圣主用儒臣。蜀都文物来西汉,奎阁图书近北辰。

此日赐冠簪獬豸,暮年留像画麒麟。极知风俗须扬激,肯使贤才但隐沦。

题墨梅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孤花何婉娩,玉立含幽素。短短时出桥,疏疏或临路。

生疑檐下月,半照墙西树。

追和蕙兰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江上愁时复值春,带围宽尽不宜身。阶前旧种樱桃树,日暮飞花故著人。

傅若金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