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

元代 傅若金

洞庭秋气满龙堆,为客偏惊节序催。
铁笛乍闻云外过,琼楼应傍月中开。
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来。
忽忆旧游今万里,天涯长见雁飞回。

诗人傅若金的古诗

潞县舟中寄京师杨上舍诸公四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买得吴船系柳根,潞河新雨过黄昏。都门只隔烟中树,一夜寻君苦梦魂。

题松庵上人墨蒲桃二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露颗含香近客衣,蜜蜂蝴蝶绕藤飞。夜来应值骊龙睡,探得明珠月下归。

题张天彝山水卷

元代 傅若金

江上晴云起岛山,行人长慕钓舟閒。双鸿更背湘潭去,朝尽衡阳几日还。

过故妻墓

元代 傅若金

湘皋烟草绿纷纷,洒泪东风忆细君。每恨姮娥工入月,虚疑神女解为云。

花阴午坐閒金剪,竹里春愁冷翠裙。留得旧时残绣在,伤心不忍读回文。

立春日对雪

元代 傅若金

帝城东风作春雪,千花堕地吹还灭。云气微分五凤楼,日华稍动苍龙阙。

天涯对节每思亲,况复愁中数见春。坐忆高堂献生菜,朝来说著远行人。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

元代 傅若金

洞庭秋气满龙堆,为客偏惊节序催。
铁笛乍闻云外过,琼楼应傍月中开。
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来。
忽忆旧游今万里,天涯长见雁飞回。

送姚子微

元代 傅若金

双阙除书下玉阶,三湘回棹拂珠厓。天垂铜柱南低海,地入金陵北近淮。

江国雁来秋肃肃,驿楼鸡动晓喈喈。大家定有东征赋,鲑菜随船慰老怀。

下邳怀留侯

元代 傅若金

豪杰关休运,乾坤属远猷。自须成汉业,岂独报韩仇。

黄石嗟长往,青山感昔游。同时多草莽,事定觅王侯。

奉题达兼善御史壁閒刘伯希所画古木图

元代 傅若金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

简善道原

元代 傅若金

湖南五月洞庭秋,杨柳深深系客舟。遥忆郡斋无一事,题诗频到岳阳楼。

送林彦广祠南北镇

元代 傅若金

中使传香下玉墀,儒臣代祀出金闺。幡幢北起开恒岳,舟楫东回入会稽。

望海也知晨驻马,渡江休信夜燃犀。名山见说多仙气,应得从容散杖藜。

又上人求母沔阳

元代 傅若金

开士辞家早,慈亲割爱深。倚门思一见,飞锡到相寻。

雁度云移寺,乌啼月照林。此时忧白发,长路政关心。

送孙伯起掾岭南

元代 傅若金

北去频闻霜雪多,驿程犹是过滦河。悲风绝幕回苍隼,落日穹庐卧紫驼。

行色且谋寒夜饮,别怀休忆醉时歌。都门已隔千行柳,况复乡山老薜萝。

冯高

元代 傅若金

世祖初开业,安南早贡琛。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使节犹频入,蛮兵莫见侵。数州须拯恤,万感寄登临。

长芦

元代 傅若金

水国常含卤,沙场业煮盐。转输分使出,征榷置官监。

桥坏仍通市,船来总落帆。依依道傍柳,无那拂征衫。

悼亡四首 其三

元代 傅若金

帷婚誓偕老,恩义永且深。旦暮为夫妇,哀戚奄相寻。

凉月烛西楼,悲风鸣北林。空帷奠巾栉,中房虚织纴。

辞章馀婉娈,琴瑟有馀音。眷言瞻故物,恻怆内不任。

岂无帷人好,焉知谐我心。掩穴抚长暮,涕下沾衣襟。

潞县舟中寄京师杨上舍诸公四首 其三

元代 傅若金

生来不识酒中味,忆昨故人常见招。不是多情能度曲,樽前恨杀董娇娆。

道士矶阻风过吕相墓

元代 傅若金

危樯风急晚相依,间谒荒坟吊落晖。白酒暂谋同辈饮,青山因感昔人非。

荆襄万里空残堞,吴楚千帆掠断矶。今古高门总丘墓,英雄何用苦沾衣。

海子上

元代 傅若金

独步金河上,遥看碧海隅。洞疑通月窟,船或到方壶。

鲛室寒休杵,龙宫夜出珠。浮槎八月晚,应念客星孤。

元代 傅若金

万壑千峰次第开,祝融最上气崔嵬。九江水尽荆扬去,百粤山连侵轸来。

入树恐侵玄帝宅,牵萝思上赤灵台。明年更拟寻春兴,应及潇湘雁北回。

傅若金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170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