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僮仆欢迎贺叔武尊人都宪致仕

赋僮仆欢迎贺叔武尊人都宪致仕

明代 顾清

陶令还家日,欢迎走仆僮。人间长见画,林下复添公。

物色殊相近,遭逢夐不同。飞腾会明盛,扬历践昭融。

苕水犹遗爱,横山早息戎。全归渠亦喜,远涉路何穷。

指点桑榆茂,传观里巷空。挽衣参稚子,扶杖杂村翁。

黄菊霜前约,青山雨后功。行藏自吾道,消息任天工。

晚景看如此,皇恩信有终。丹青如解写,何羡洛城东。

诗人顾清的古诗

师邵每有诗督和甚急九和侍讲尝题其后曰立案而还之闻者大笑既用以 ...

明代 顾清

新篇落笔递酬赓,不放秋天几日晴。只有未斋新例好,且教风雨暂停声。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其三

明代 顾清

高楼朝日启帘栊,两叔相望百步中。我不在家渠即父,莫令疏远坠门风。

题子渊内翰所藏画册 其二

明代 顾清

往时波上人,今为林下花。相对默不语,清心玉无瑕。

读味苓所著桑阴梦戏书其后

明代 顾清

浮世奔忙梦一场,谈生开口笑黄粱。不知郑老桑阴里,更有黄粱一倍忙。

闰四月三日北庄分秧约味苓同观与联句 其一

明代 顾清

千金难买俞塘北,百亩新开水曲庄。相约明朝移短棹,绿阴传酒看分秧。

二月七日寿约庵先生有园桃暗结长春果之句后十九日先生得孙诗以贺 ...

明代 顾清

先生七十五春秋,始抱兰枝第一筹。来晚恰符园果谶,名成须著锦标头。

家书便合添千卷,身世真堪老一丘。却望寿筵无几日,酒杯重叠费公酬。

雪后登楼用沈西潜韵 其二

明代 顾清

冻云飞散晓来天,举目青山九点全。竹笋迸阶犹带雪,柳枝低槛欲生烟。

閒寻广受还乡事,偶到机云入洛年。八百里封还若此,龙阳何况木奴年。

傍秋亭次韵

明代 顾清

茅茨初结构,邻里悦迎逢。高树收残雨,清溪度远风。

束书看好在,尊酒未言空。为问庭前菊,还能桃李容。

师邵以南村归兴韵赋邻好十篇奉答 其一 借书

明代 顾清

君书自充腹,犹有临渊心。抚卷惜年少,悠然怀故林。

再用翰林诸公韵 其一

明代 顾清

人间行路古来难,亦有南山与北山。莼菜可能羊酪美,张翰不共窕机还。

云林窈窕时孤往,蓬户寻常夜不关。翘首群龙会霄汉,沧洲天放老夫閒。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其一

明代 顾清

飞盖桥边月漾沙,顺流东去即侬家。若为得共舟人语,转过船头向早霞。

姚絅庵示读近报及和叶竹窗二首次韵奉答并寄竹窗 其二

明代 顾清

隋珠赵璧鲁堂玙,本自遐生又僻居。搜剔果能无逸坠,明扬应不笔诗书。

梅边彩笔流清咏,竹里幽窗想旧庐。襕褐并游今几在,白头相望渺愁予。

李徵伯挽诗 其五

明代 顾清

元宾既无禄,长吉亦早亡。古人泪未尽,今子重夭伤。

憎能岂天心,念此谁纪㡛。綵㡛饰文木,袭君锦绣肠。

下入三泉底,千秋长閟藏。惟应箕尾际,永夜腾光芒。

辩公以诗谢香次韵却寄 其三

明代 顾清

谁说诗人鬓未霜,芬华久矣谢春芳。灰中芋栗能分我,只与江湖作漫郎。

闰四月三日北庄分秧约味苓同观与联句 其二

明代 顾清

绿阴传酒看分秧,曲水萦回送羽觞。画里兰亭诗七月,一时流咏遍江乡。

迎牛于子南

明代 顾清

千金买宝剑,尘匣空挂壁。卖剑买牛耕,百口歌足食。

有牛无剑,古且为之。矧剑不往,而牛自来。水田和软牛腯肥,日耕十亩不言疲。

腰间宝铗光陆离,逢时还足斩鲸鲵。不然力耕老东菑,作诗迎牛属牛儿,此意只可吴郎知。

尝瓜得麻字

明代 顾清

旋拔霜刀剖玉瓜,清甘入口四筵誇。凭君莫问渠家世,见说青门又种麻。

篁墩先生挽诗

明代 顾清

理学龙门后,文章太史公。蜚腾当景运,简注切渊衷。

载笔皇猷润,传经帝业崇。芬华沾草木,名姓熟儿童。

琬琰镌磨遍,川源涤溉空。为霖须海内,骑尾忽天东。

往事浮云改,遗书列屋充。掀髯怀指授,擿埴叹颛蒙。

怅望仙衢远,追攀逸驾穷。南山秋月夜,愁断白杨风。

庭树着雪宛若梅花遣兴一首

明代 顾清

朔风吹庭树,岁晚益萧疏。同云散微雪,披拂下寒虚。

旖旎轻点缀,芳华在须臾。感此岁寒物,念我田园居。

岂不信假合,凭轩亦欣如。

送陈子文

明代 顾清

昔年倚棹清江浦,两岸丁丁沸斤斧。漕舟岁计动逾万,此地寻常当七五。

年深法久人情玩,弊孔纷纷劳葺补。君今捧檄向淮壖,正是青云初著鞭。

相逢数语尽肯綮,平生经济岂徒然。唐家善漕称刘晏,第一造舟推庙算。

纲条宽衍物力纾,费止一时人永便。今人何必非古人,今代文襄晏后身。

连云大厦须营构,试手江边聊看君。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