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乙酉立春书事

乙酉立春书事

明代 顾清

晴日当空雪满川,儿童箫鼓竹林边。相逢尽说新年好,远信仍多吉语传。

紫塞旌旗还故垒,白头光景付陈编。东风不择閒门户,柳色依稀欲带烟。

诗人顾清的古诗

戊午元日候朝和冬至韵

明代 顾清

尘途役役苦迎将,五色谁从补舜裳。坐拥槐枝候明发,忧端不数漏声长。

淑人启土有感随事写怀用辛巳韵 其一

明代 顾清

修门同入不同归,归日青山未敢期。鸾匣君今正丘首,渔竿我亦上苔矶。

周世贞父六十

明代 顾清

海山金桃几年熟,天台灵源流水速。仙翁六十自世间,老圃西风终日閒。

凤雏衔书赤霄上,五彩朝阳烂相向。云中有路不可归,春酒盈尊独惆怅。

瓢笙四管寸脍鱼,咀羊城下梅花初。锦衣他日拜家庆,人看相如驷马车。

题画鹊

明代 顾清

朝阳欲上万年枝,九色光芒射绀衣。昨夜银河济灵驾,露华寒湿未禁飞。

送盛世虔兼简严以德 其一

明代 顾清

红云千里隔江关,容易看君独往还。留得锦笺无恙在,不教空到小吴山。

友人李民畏别号鹤峰尝欲予作诗未果也乌伤之任别有日矣为歌以送之

明代 顾清

鹤城九峰俱有名,后来鹤峰名更清。鹤峰只在九峰里,题品往往由先生。

鹤峰鹤城相对起,烟水四周三百里。峰前一径画图开,翠竹碧梧清似水。

先生藏名三十年,鹤亦周旋云水间。一声此日彻天上,回首翻愁蕙帐閒。

蕙帐閒兮猿亦惊,作歌为尔谢山灵。不须驰烟向驿路,不须移文到山亭。

君不见九苞鸣鸟本在丹山外,终为箫韶仪舜庭。

为阮大经题画二首 其一

明代 顾清

万里龙沙隔五湖,朔风吹雪点黄芦。题诗为问沙头雁,来日天骄款塞无。

乙酉立春书事

明代 顾清

晴日当空雪满川,儿童箫鼓竹林边。相逢尽说新年好,远信仍多吉语传。

紫塞旌旗还故垒,白头光景付陈编。东风不择閒门户,柳色依稀欲带烟。

谈以嘉寄友山墨竹求贞庵诗

明代 顾清

众水必返壑,万木终归根。乾龙抱四德,维贞乃生元。

谈子魁杰士,诗书富钻刓。汗漫四十载,及此见本原。

浪迹混成市,深居乃丘园。逝将游化初,岂止超笼樊。

神交友山翁,遗墨宝玙璠。缄题远寄我,知君未忘言。

长安日出馀,车马阗朱门。清言颂夔契,高步趋炎轩。

纷纷未渠已,兀兀空自烦。引领望五茸,高云碧巑岏。

衢陌转纡曲,轩窗开晏温。登楼唤云槎,隔巷招南村。

逍遥共水石,啸傲同琴樽。以兹遂百岁,谁知轩冕尊。

简华峰教谕乞莲栽 其二

明代 顾清

行人秋早长安去,中夏分莲不太忙。但有碧䇶传别酒,任他红里倚新妆。

将游佘山先寄北野先辈

明代 顾清

北山长羡草亭幽,有愧山灵欠一游。明日扁舟下横浦,只愁烟雨漫林丘。

师邵以南村归兴韵赋邻好十篇奉答 其六 请益

明代 顾清

我壮本无似,况此岁月过。垂橐视稛载,其谁得之多。

送汪县丞还吴兴 其一

明代 顾清

吴绵百箧练千箱,岁占东南第一纲。不似朱家贡花石,九重龙衮要文章。

村田乐

明代 顾清

绕屋桑麻接稻塍,夜斋灯火读书声。老翁睡熟东窗里,梦在斜川曳杖行。

四燕诗为吴立斋司空赋 其四 乡饮燕

明代 顾清

合乐升歌动缙绅,泮宫开燕礼嘉宾。尚书谢政閒居日,太守兴贤化俗辰。

文物正当明盛治,典型重见老成人。肩舆十里虹桥晚,无限青云拥后尘。

题孙良辅所藏小景四幅 其四

明代 顾清

旧识襄阳孟浩然,蹇驴冲雪据吟鞍。老来自怯溪桥滑,便作林逋一样看。

画水辞庚辰六月礼部南斋作

明代 顾清

群山兮东倾,百川兮与俱。昆崙兮万里,渺东极兮归墟。

龙门兮三峡,屹峥嵘兮喷鞺鞳。奠九服兮常宁,疏万派兮终合。

展瑶签兮拂霜藤,目窈窕兮耳泠泠。江南兮春尽,蘼芜绿兮枫青。

思美人兮何处,抚朱弦兮空复情。

蒲葵扇歌送何朝宗教谕之同安

明代 顾清

天生蒲葵作凉箑,野人乍见呼棕叶。柄端出叶叶作摺,里棱外棱刚鬣鬣,中攒边展凤翎接。

边际筠丝压妥贴,通体天成此人合。汉宫纨素出剪裁,南阳白羽须编排。

丹青组绣却走避三舍,纸屏石枕尚觉非全才。先生南海我北海,一叶轻凉为谁采。

翩然乘风致我傍,簟几一时颜色改。君今去我向闽关,扇亦收藏箧笥间。

明年把扇京尘里,相忆千山重万山。

桂林谭君教吾松六年甚得士子心忽闻罢去相与骇叹而莫知所从徐考其 ...

明代 顾清

花自含仁絮自飞,春风着物本何私。秪应鶗鴂中宵起,不尽芳兰九畹滋。

江月有情千里共,湘流无恙此心知。瑞莲池上题诗在,总是诸生去后思。

题扇面二绝句 其一

明代 顾清

绿树荫重滩,平畴绕故山。一犁春雨足,万事不相关。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