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郭谏臣
芦苇烟消两岸青,湖光浩荡水云平。晴波远弄青山色,绿柳新添黄鸟声。
浊酒贳来缘有约,残英落尽自无情。西山此去偏多兴,薇蕨离离绕涧生。
东楼小坐
高楼瞰玄圃,杯酒坐移时。烟景翳林杪,春光上柳枝。
窗虚云满栋,冰泮水平池。夙有清狂兴,临风一解颐。
自都门北望永陵有感
破晓辞金殿,冲寒出玉京。中天日渐午,西岭雪初晴。
云护园陵迥,沙铺辇路平。先朝旧臣子,哀感不胜情。
秋日与蒋使君同游黄公涧
登高行憩树,扫石坐听泉。林谷含秋色,村墟起暮烟。
亭依青嶂曲,酒送白云边。饮罢天将暝,归舟醉欲眠。
吴江访李中丞晚归二首 其二
画船时载酒,银烛夜生花。老去身逾懒,秋来兴每佳。
朗吟歌白雪,沉醉岸乌纱。舟子兼程进,更深未到家。
晚登南安公馆后楼
夕阳烟郭万山围,暮倚危阑挹翠微。岭海天高人北望,江湖秋老雁南飞。
疏帘风透还吹帽,虚槛云来欲上衣。兴比庾楼真不浅,坐看明月渐辉辉。
舟次凤凰山对月有感
凤凰山下系孤舟,坐爱冰轮涌碧流。雨过柳塘凉入夜,风生荻渚景疑秋。
鬓华老去知难再,心赤年来愧未酬。十载风霜淹宦辙,凄凉风木使人愁。
夜泊太仓城下
醉向篷窗卧,悠悠梦未成。一帘秋月白,孤枕夜涛声。
夙有江湖兴,难忘鱼鸟情。漏催天易晓,隔水又鸡鸣。
山房晓起简同游诸君
无端夜雨五更寒,纸帐闻鸡客梦残。松籁风微还入座,花阴日上渐过阑。
漫言桑下逾三宿,还喜樽前聚二难。乘兴忘归君莫讶,万金那易一身閒。
东宅漫兴
宅傍青郊曲,盘旋竹树幽。石梁空待月,池馆更宜秋。
云拂阶前树,风清水上楼。间来时啸傲,坐觉暑潜收。
送辛黄二民部同年奉使江浙监兑
朝罢金门夜已阑,行行使节向江干。身离禁苑香初散,手捧天书舟未乾。
明月孤舟人并往,福星一路众争看。东南民力君知否,好为苍生着意宽。
除夕二绝 其一
泽国今宵岁欲除,小斋无寐独踌躇。朝来天子新开历,还见春风到草庐。
德州夜坐达旦
倚棹雄州夜欲阑,灯前重整鵔䴊冠。星垂碧落悬珠缀,月委澄波走玉盘。
鸡唱忽传更漏尽,乌啼惊拂晓霜寒。客心日夜东归急,对景翻嫌行路难。
送王大参同年南还二首 其二
江城送客日西斜,一片孤帆去永嘉。泽国舟中无薏苡,官桥雪后别梅花。
故人惜别重携手,游子先春拟到家。钟鼎山林俱梦幻,好将诗酒弄烟霞。
毗陵别伊仪部同年北上
春风一棹过毗陵,握手匆匆别恨增。我欲南还君北上,夜深篷底独挑灯。
赠郑广文擢任国博
薇垣分镇岭云边,词客相逢有郑虔。捧檄前登新绛帐,谈经不改晏青毡。
章汀岁晏风霜苦,魏阙春来雨露偏。自昔入朝多见嫉,莫将诗向万人传。
舟中重送陆山人
日暮滕王阁,归途此地分。江空帆度影,海阔雁离群。
故里同明月,遐方多白云。一官匏系此,声迹未曾闻。
元旦圣节口占二绝 其一
五更膏沐去朝天,万历今朝又一年。江海孤臣时捧檄,寸心常在圣人前。
暮春日有怀觉海玘公虎邱义公一首
献岁客天涯,春深始到家。东风吹玉版,夜雨长金芽。
久与高僧别,翻嫌去路赊。遥思禅定后,池月浸袈裟。
春日过王棘卿园亭二首 其一
摩诘幽居后,蓝田别业新。园林三径曲,花木四时春。
日有携琴客,时多问字人。颇容疏懒性,一室愿为邻。
宿西山古庵
落日青山下,停舟共访僧。云低檐外塔,香绕佛前灯。
野旷泉声远,春和花气蒸。偶然逢二妙,还许听三乘。
郭谏臣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好方泉,更号鲲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袁州司李。严世蕃贪得无厌,谏臣持正不阿。历为吏部主事,屡有陈谏,词意正直。累官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卒。谏臣著有《郭鲲溟集》四卷,《四库总目》称其诗婉约闲雅 。► 405篇诗文
夜抵江都
春日过金桥访友留饮题壁
初夏南园杂兴一首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三
寒夜独坐二首 其二
寄徐大参同年二首 其一
送蒋祠部出守高凉
冬日与客游西山
延津道中
送徐明府赴海阳二首 其一
晓起与客同汎琴川
送长洲李明府入觐
游忘归岩
送丁明府同年之任阳信
蠡东书馆寒夜有怀
王庄驿遇同年刘宪副
晚过王宴岭
山行过仙槎寺
晨起得起官报
春日与诸亲友同过灵殿寺观梅
雨后登楼晚眺
蠡东秋夜
挽朱秀才良玉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一
南楼晓望
秋日寄高大参省丈
元旦圣节口占二绝 其二
晚登斋阁
贵溪道中
过滁阳陆五台李渐庵许敬庵三丈招饮公馆赋别二绝 其一
蠡溪秋夜
仲夏与客泛石湖
晚过枫桥
乌兜公馆
春游灵殿寺
自仪真舟行大江
秋日登滕王阁
与顾水部期登楼玩雪不赴简一绝
饮陆启孙含青轩和方司训韵
晓行入山
春日留都
永城太邱驿
城中夜归
雨中上严滩
虎邱访僧不遇
送王大参同年南还二首 其一
兰溪道中
晚泊攸镇宅
晚发华亭
夜宿山房
春日过同年伊祠部
紫薇花为风雨所伤
送陆春元北上
端阳后一日同省中诸丈游陈戚畹别墅
自茅峰回赴丹阳
彭城怀古
和顾东白囧卿归田倡和集原韵
南园口占二绝 其一
长荡舟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