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函是
老妇守罗帏,羞见旧衣裳。谁家游冶儿,不念嫁时妆。
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
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
壬戌除夕
雪月霜风岁岁同,溪南山北有无中。目前秖是劳生事,梦后谁论造化功。
送腊梅花寒已彻,迎春椒叶气初融。人间此夕忙如市,依旧明朝日出东。
重阳先一日文日送白菊命行者和茗稍觉后时戏作
明朝九日应无事,抚景书怀定有诗。且趁此时风日丽,不妨先赴菊花期。
堂僧喜供霜英早,行者慵烹玉液迟。更待登高人兴发,茗杯山果共追随。
哲乔禅人之殁也欲吊不果诗以哀之
云烟缥渺暗双林,一望踟踌泪满襟。我也不曾道生死,终教难免扣门心。
丹霞澹长老六十初度
如来寿量付何人,涌出因缘劫外春。只少六年称弟子,却于五位定君臣。
临机输汝棒能疾,得意惭予道未亲。且喜分身还集处,端然宝塔露全身。
读石鉴遗诗
读罢遗诗意惘然,中间离合总堪怜。沥乾热血难寻梦,欲趁馀生直上天。
几回后事悲前事,安得今年是去年。顾我掩关惭已晚,閒情休更落中边。
雪木毬禅人凡与语或自有所陈辄见动色为解嘲戏示
摩尼五色随方现,何事心光独映红。应与灵云同见处,头头触著在其中。
甲子九日
今年登眺昔年人,九日溪山气转新。病后岂教超有力,定中不信散无身。
风吹云散碧霄净,日照霜明万象真。无影树栖鸿雁尽,芦花寒水自粼粼。
净成上老父供阻雪十日二首 其二
雨雪濛濛天地昏,指中马外眼前存。远思几处未归客,近对何人可共论。
浩浩风传新水碓,皑皑砌绕旧蔬园。此时此际成孤赏,独拥寒襟深闭门。
樵山答冼文学二首
不是桃源不是秦,东西南北尽斯人。一条楖栗閒来往,绿水青山云外分。
雷峰即事二首 其二
谁说身穷道不穷,栖贤风味见雷峰。怪来一队书騃子,魂梦犹悬峡涧中。
题观音大士像二首 其二
一泓水树横秋色,半枕松风归鹤声。个里未能忘宿习,因人幻出百千情。
杨睹者居士引其子来参二首 其二
父子同参事亦奇,欣逢恰在睹星时。一堂冷澹僧和俗,面面相看知未知。
许明府逸林见过夜话次早陪上净成有诗见投率笔奉答
未竟夜堂无义句,明朝且逊杖头论。崇山仄径回风细,浅水微烟过雨痕。
望望岂知春已入,行行空觉鸟初喧。一铺功德聊回互,又待花繁到石门。
冬杪示诸子
历尽秋冬又逼春,回风舞雪万峰新。自从多病方知老,久谢閒名懒见人。
厌乱忍闻当世务,早眠犹得住山身。去留但听诸来者,第一同居莫厌贫。
示光半禅人
寂照光明刚一半,乌啼月落夜如何。碧潭深夜无人处,努力翻身直捷过。
醉梅
暗香偏在野人家,鹤过寒空映晚霞。洁白却宜微著酒,不妨篱落自疏斜。
示破尘
破尘出经卷,遍界露堂堂。一步竿头进,无人亦自芳。
赠吴副戎二首 其一
护生福国得长寿,西竺金仙曾有言。欲进南山惭野服,敢持半偈祝军门。
寿陈伯恭三首 其二
近山城郭紫霞连,郭里人家岁月偏。况有东林堪往复,渊明诗酒日陶然。
雷峰即事二首 其一
海外日长生计拙,山中屋少住僧多。筑得东篱倒西壁,算来真不奈缘何。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刻诃林语录谢诸檀越二首 其二
春佃六首 其六
送即觉还海云并寄社中诸子
王昌侯观察过访
送澹西堂下广州并示阿首座
赠严殿生三首 其一
雪中上净成
还岭南汀州道中忆老父
寄旋庵都寺
挽愿海
春佃六首 其五
秋兴八首 其一
咏史十二首 其八
黄司李元公殉义
秋日游白鹿洞时督学邵公太守伦公重修书院赋呈伦公二首 其二
病中寄阿首座
春佃六首 其四
题竹鹤图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六
题画雁四首 其二 夏
复生松四首 其四
净成看牡丹
与尘异论及姜山慨然有作
寄示沈南宫税课二首 其一
因峰顶侍者偶忆往事走笔寄晦林禅师二首 其一
示程雪池居士
咏史十二首 其十一
孝子吟
哭开先山鸣禅师
辛酉九日
青松篇
种竹二首 其一
四季雁四首 其四
双溪探梅
送澹归住丹霞二首 其二
樟树舟中
登海蠃岩顶定舍利塔址
古诗十九首 其三
伦太守宣明许明府逸林祀匡庐便道见过
送唐朴非北上兼寄程民部周量二首 其一
赠方闽宾居士
早春周赞皇郡丞携二子并吕胡两文学见访
不忧死四首 其四
赠与安竟书记
会三遣化入辞二首 其二
不饮酒二十首 其三
题普贤图
秋杪送离言知客
四支
咏史十二首 其九
上巢云二首 其一
长至书怀
李郡丞子文同伦太守许明府祀匡庐伦许二公入寺李公独上白崖诗以寄 ...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八
题石琉璃与尘异
严霜篇
送刘观复北上二首 其一
送广慈侍者归隐庐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