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二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二

明代 杭淮

触人秋暑何瀰瀰,游子驱车涉千里。悠悠旌拂华山云,萧萧马度泾川水。

诗人杭淮的古诗

新正二日发宜春次王阳明韵

明代 杭淮

宜阳山前莎草痕,春泥释释水流浑。客行远道无停毂,人拜新年不出村。

三日暄蒸北风作,清明阴霾江气昏。野馆萧条亦足赖,梅花为我招吟魂。

贾太傅宅

明代 杭淮

千年古宅空形影,古井荒苔只自深。寂寂星沙系舟晚,长秋五月高蝉吟。

太傅才高稷契姿,汉室少康安足期。惜哉少年苦太急,一为痛哭君臣疑。

送钱水部致仕还无锡 其二

明代 杭淮

银鲈重引江湖兴,金掖初分鸳鹭群。白水春帆瞻细雨,青天绝塞送孤云。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三

明代 杭淮

西塞山前列亭障,剑气凌云意何壮。汉家诸将收匈奴,功名早致麒麟上。

镇远喜即舟

明代 杭淮

连山雾不开,壑转一溪回。汹汹奔湍下,蒙蒙细雨来。

巫山疑有峡,滟滪不成堆。撇旋看舟子,乘流亦快哉。

送徐石东佥宪潮南分韵得潇湘

明代 杭淮

潇湘他日梦,今上合江亭。
天阔浮吴楚,山青入洞庭。
鹧鸪春渺渺,斑竹雨冥冥。
舟楫云中见,依稀帝子灵。

张洞纪游用万弘德上舍韵

明代 杭淮

重游名山三月暮,杂花洞口春溟濛。扪萝累足入地底,逸思飘然凌太空。

举头颠厓若覆盖,琼脂玉乳悬玲珑。危台百尺俯幽奥,疑与玄圃沧溟通。

中有石笋起撑突,傍觉巨象驮蒙茸。烟云氤氲不出户,时有石燕飞空中。

蟠拿又如伏虎豹,踊跃或似舞蛟龙。千态万状接不暇,吐舌骇此造化工。

眼无庐山瀑布泉,暗滴石上时淙淙。把炬搜奇更深入,日午重关掩曈昽。

手抚石床蹴丹田,恍闻玉女歌仙童。丹田芝荒石床冷,至今修鍊留遗踪。

世上三十六洞天,不知谁者似张公。吾生足迹半天下,空闻海上有方蓬。

泛太湖

明代 杭淮

一叶烟波艇,如乘银汉槎。秋来万里兴,浩荡属谁家。

八月十六夜饮王阳明馆

明代 杭淮

素月殊未缺,皎皎银汉光。照见庭中席,浮杯宛清扬。

对此辄复醉,高歌激清节。时节忽已迈,白露沾衣裳。

人生有离别,此乐不可常。月高更起舞,庶终清夜长。

清平道中

明代 杭淮

亦知春久去,花尚满陵冈。小朵穿篱白,微风过马香。

清平蒙伐罪,苗獞识尊王。盐米通吴蜀,人今无异方。

蓼莪山奉次泽西兄韵

明代 杭淮

五湖春色际天来,沙鸟风帆递往回。笑日野花幽近竹,入云风磴冷侵苔。

栖迟白首惟疏放,报答青春信酒杯。好事山僧能不倦,晚犹携客上高台。

送李献吉致仕归陜

明代 杭淮

美人别我去,各在天一方。相见不可期,秦川浩汤汤。

昔别长不恶,今别一何长。采采芙蓉花,照见君衣裳。

从之不可得,揽辔徒徬徨。

送吴颐山提学河南

明代 杭淮

暮收桂水楫,朝驱大河车。一别何草草,王命有简书。

子行秉文柄,实系风化初。空江木叶下,霜清菊花馀。

念子不及饯,回首空踌躇。

相思行寄中州和大龄

明代 杭淮

与君一别后,两见滁花开。花开花落自春色,思君高卧梁王台。

梁王台深三尺雪,哀弦急管缘云切。至今风流空耳闻,秖见台高上新月。

明月照君心,手弹绿绮琴。夜静声激烈,谁为听君音。

罢琴对酒还复歌,春风万里吹黄河。相思欲见知何地,雪台竹色今如何。

除夕直宿部中同张元德刻韵赋

明代 杭淮

禁漏迢迢传夜永,椒盘相对烛花明。省郎多病经秋骨,客鬓双蓬万里情。

冻叶庭深馀雪色,哀鸿天涧带春声。乡关腊尽无消息,回首苍茫北斗城。

题赠施文学

明代 杭淮

舟纡北渚轻风浪,春入高城几往还。乔木眼中无故宅,行人溪上问南湾。

沙堤竹长萦新水,书屋花开带远山。回首丰城馀剑气,中宵应出斗牛间。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二

明代 杭淮

触人秋暑何瀰瀰,游子驱车涉千里。悠悠旌拂华山云,萧萧马度泾川水。

至日陪祀山陵

明代 杭淮

龙翔凤舞英灵窟,万壑千嵓紫翠分。天上玉台寒积雪,空中金阁迥浮云。

百年青海无传箭,今日朝廷正右文。一奠新阳昭格里,松萝香气入氤氲。

新修岳武穆祠

明代 杭淮

怅望秋风荐野蘋,精忠祠宇又更新。寒烟白日荒山暮,枯木南枝万古春。

志决幽燕终报汉,眼中颇牧已无秦。金符十二如儿戏,岂料安危系若人。

见罗罗

明代 杭淮

野人形骸如木土,出入防身负长弩。白布裹额金耳环,腰下红丝约双股。

道傍私语如嗟咨,山深少见汉官仪。由来人情一失抚,不独此辈为豺虎。

杭淮

杭淮

(1462—1538)明常州宜兴人,字东卿,号复溪。杭济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正德间历云南提学副使,累官右副都御史致仕。与兄济并负诗名。有《双溪诗集》、《二杭集》。► 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