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三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三

明代 杭淮

西塞山前列亭障,剑气凌云意何壮。汉家诸将收匈奴,功名早致麒麟上。

诗人杭淮的古诗

兴隆东坡书院和朱凌溪韵

明代 杭淮

欲于何处觅仙踪,怅望危栏俯碧穹。石

醉翁亭待客

明代 杭淮

幽期有客久不至,渐看山中白日斜。不有嵓阿数枝竹,是谁相伴坐烟霞。

赠溪干公八十

明代 杭淮

黄金横带发如银,年跻八十逾精神;三月生辰好时节,高楼结绮临长春。

白鹿献花来在户,蹲蹲舞兮坎坎鼓;持问南山松与柏,寿算与之谁比数。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 其二

明代 杭淮

触人秋暑何瀰瀰,游子驱车涉千里。悠悠旌拂华山云,萧萧马度泾川水。

送李献吉致仕归陜

明代 杭淮

美人别我去,各在天一方。相见不可期,秦川浩汤汤。

昔别长不恶,今别一何长。采采芙蓉花,照见君衣裳。

从之不可得,揽辔徒徬徨。

沈石田与吴心远游罨画溪灯下作画题诗为别石田没而文衡山添一舟貌 ...

明代 杭淮

石田逍遥心远逸,携手共作清溪游。风吹柳条映沙白,水涵舟楫兼天浮。

画中谁为石田老,潇洒纶巾欹白头。心远飘然若仙俦,意气已觉凌丹邱。

惜今二老不复作,空使感叹临长流。赖有衡山补遗墨,清溪明月至今留。

送周中丞贞庵北行次韵

明代 杭淮

忆君五年不得见,一见匆忙何即别。金函将贺世室成,玉佩趋朝寸心热。

关山苍茫岁云暮,癯形千里当冰雪。愿君努力加餐饭,马上重裘慎朝发。

长安腊尽春色茫,喜气风云动城阙。宠沐君恩拜舞馀,缅想应茫二三月。

琅琊山深紫霞烂,欧子亭高白石裂。期君此时须少留,置酒花间候车辙。

春初饮亭上简同僚

明代 杭淮

悠然亭上坐春风,落日清樽幸不空。弱柳渐看低槛碧,夭桃似欲向人红。

地分省寺通僚晚,春入江湖引兴同。总作渊明赋归去,南山亦己笑成翁。

送吴颐山提学河南

明代 杭淮

暮收桂水楫,朝驱大河车。一别何草草,王命有简书。

子行秉文柄,实系风化初。空江木叶下,霜清菊花馀。

念子不及饯,回首空踌躇。

镇远喜即舟

明代 杭淮

连山雾不开,壑转一溪回。汹汹奔湍下,蒙蒙细雨来。

巫山疑有峡,滟滪不成堆。撇旋看舟子,乘流亦快哉。

送贵州周巡按子贤还朝

明代 杭淮

忆昨贵阳相见时,朱榴花开光景迟。言论侃侃见节操,边城五月清霜飞。

海内相逢恨不早,忧时每见杜陵诗。夜郎西来有逆顺,苗獞亦知事锄犁。

草中狐兔不足数,道上豺狼犹自肥。去年天王狩东都,不知何日还宫阙。

南国地远无消息,沧海日暮空愁思。只今济时须公等,袖中短疏安所为。

喜今簪笔朝天去,坐见一日新朝仪。从此鸾舆罢游幸,九重端拱问疮痍。

除夕直宿部中同张元德刻韵赋

明代 杭淮

禁漏迢迢传夜永,椒盘相对烛花明。省郎多病经秋骨,客鬓双蓬万里情。

冻叶庭深馀雪色,哀鸿天涧带春声。乡关腊尽无消息,回首苍茫北斗城。

春初有怀卫源阮副使同年

明代 杭淮

郊原日日春风生,即看卫川花满城。看花泛水醉不已,拄杖时听黄鸟鸣。

吾乡亦有罨画溪,溪大照见游鱼清。未由濯足放歌去,春去秋来空复情。

贾太傅宅

明代 杭淮

千年古宅空形影,古井荒苔只自深。寂寂星沙系舟晚,长秋五月高蝉吟。

太傅才高稷契姿,汉室少康安足期。惜哉少年苦太急,一为痛哭君臣疑。

送徐石东佥宪潮南分韵得潇湘

明代 杭淮

潇湘他日梦,今上合江亭。
天阔浮吴楚,山青入洞庭。
鹧鸪春渺渺,斑竹雨冥冥。
舟楫云中见,依稀帝子灵。

刘元瑞赠剑作短歌奉酬

明代 杭淮

故人遗我以宝剑,出冶芒寒上衡斗。炯如秋水涵晶光,挥霍临轩鬼号走。

感君意气吴季子,慷慨及此同心友。加以㻫琫垂锦

泛太湖

明代 杭淮

一叶烟波艇,如乘银汉槎。秋来万里兴,浩荡属谁家。

寄沐参将崧

明代 杭淮

故人忆自滇南别,忽忽已是十年馀。雁飞亦是限南北,不道十年无尺书。

将军勇锐富韬略,有才偃屈空居诸。吁嗟壮志岂终歇,对酒犹自谈穰苴。

公家老骥适弃野,臂韝苍鹰常待呼。丈夫功业各有时,幸今南夷宴无虞。

应知静处学不废,好客还似当时无。春来秋去花满户,尚想棋局临方壶。

西行回度滇池

明代 杭淮

西行苦历险,落日放舟还。海草微茫际,沙鸥出没间。

烟青金马寺,天远碧鸡关。诸岭云端出,如看震泽山。

挽李献吉用曹太守韵 其一

明代 杭淮

忆昔与君别,执手河之阳。岂意死生隔,千里愁云长。

河流向东注,高林歇春芳。相思赠行篇,触目惟琳琅。

杭淮

杭淮

(1462—1538)明常州宜兴人,字东卿,号复溪。杭济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正德间历云南提学副使,累官右副都御史致仕。与兄济并负诗名。有《双溪诗集》、《二杭集》。► 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