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伤近者不见

伤近者不见

唐代 王建

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
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诗人王建的古诗

赠洪誓

唐代 王建

老僧真古画,闲坐语中听。识病方书圣,谙山草木灵。

人来多施药,愿满不持经。相伴寻溪竹,秋苔袜履青。

赠田将军

唐代 王建

初从学院别先生,便领偏师得战名。大小独当三百阵,
纵横只用五千兵。回残匹帛归天库,分好旌旗入禁营。
自执金吾长上直,蓬莱宫里夜巡更。

杂曲歌辞。宫中三台二首

唐代 王建

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
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
天子千年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

唐代 王建

合归兰署已多时,上得金梯亦未迟。两省郎官开道路,
九州山泽属曹司。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
残著几丸仙药在,分张还遣病夫知。

新嫁娘词

唐代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长门烛

唐代 王建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

温门山

唐代 王建

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送韦处士老舅

唐代 王建

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常随童子游,多向外家剧。
偷花入邻里,弄笔书墙壁。照水学梳头,应门未穿帻。
人前赏文性,梨果蒙不惜。赋字咏新泉,探题得幽石。
自从出关辅,三十年作客。风雨一飘飖,亲情多阻隔。
如何二千里,尘土驱蹇瘠。良久陈苦辛,从头叹衰白。
既来今又去,暂笑还成戚。落日动征车,春风卷离席。
云台观西路,华岳祠前柏。会得过帝乡,重寻旧行迹。

上张弘靖相公

唐代 王建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旱岁天教作霖雨,
明第帝用补山龙。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送魏州李相公

唐代 王建

百代功勋一日成,三年五度换双旌。闲来不对人论战,
难处长先自请行。旗下可闻诛败将,阵头多是用降兵。
当朝面受新恩去,算料妖星不敢生。

送振武张尚书

唐代 王建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抚背恩虽同骨肉,
拥旄名未敌功勋。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哭孟东野二首

唐代 王建

吟损秋天月不明,兰无香气鹤无声。
自从东野先生死,侧近云山得散行。
老松临死不生枝,东野先生早哭儿。
但是洛阳城里客,家传一本杏殇诗。

江馆

唐代 王建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题应圣观(观即李林甫旧宅)

唐代 王建

精思堂上画三身,回作仙宫度美人。赐额御书金字贵,
行香天乐羽衣新。空廊鸟啄花砖缝,小殿虫缘玉像尘。
头白女冠犹说得,蔷薇不似已前春。

喻时

唐代 王建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讵知华者夭,岂悟壮者衰。区区未死间,回面相是非。
好闻苦不乐,好视忽生疵。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尽如此,达士将何为。

别自栽小树

唐代 王建

去年今日栽,临去见花开。好住守空院,夜间人不来。

织锦曲

唐代 王建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长头起样呈作官,
闻道官家中苦难。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干。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一梭声尽重一梭,
玉腕不停罗袖卷。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著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一匹千金亦不卖,
限日未成宫里怪。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秋日送杜虔州

唐代 王建

忆得宿新宅,别来馀蕙香。初闻守郡远,一日卧空床。
野驿烟火湿,路人消息狂。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
晚渚露荷败,早衙风桂凉。谢家章句出,江月少辉光。

昭应李郎中见贻佳作次韵奉酬

唐代 王建

窗户风凉四面开,陶公爱晚上高台。中庭不热青山入,
野水初晴白鸟来。精思道心缘境熟,粗疏文字见诗回。
诸生围绕新篇读,玉阙仙官少此才。

采桑

唐代 王建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3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