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简政岂在事,养源无他心。持守得纲领,施设从胸襟。
虚静古意远,平易人情深。光景尘不染,悉付公馀吟。
渔家傲(咏月)
题桃花菊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
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二
封锁烟尝卫,飞扬露可陪。厚将平地堑,高欲峻堂陔。
秋暑喜雨
不害为霖未可收,烦襟相惮暑相投。水帘槛外霏霏昼,银汉云中论论秋。
别馆休论攲客枕,钓潭尤忆看渔舟。催成天色纯如璧,白酒黄花欲上楼。
龙凤茶寄照觉禅师
有物吞食月轮尽,凤翥龙骧紫光隐。雨前已见纤云从,雪意犹在浑沦中。
忽带天香堕吾箧,自有同干欣相逢。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
禅翁初起宴坐间,接见陶公方解颜。颐指长须运金碾,未白眉毛且须转。
为我对啜延高谈,亦使色味超尘凡。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
昔云木马能嘶风,今看茶龙解行雨。
桐庐会景亭二首 其二
舟楫会通处,阴阳明晦时。四并归善政,万象入新诗。
地胜得仙久,水遥归鹭迟。为看滕阁记,将赋此尤宜。
秦国夫人挽辞 其三
慰使来三殿,浇觞走百官。送行千乘富,归宿万家宽。
自今腾空往,谁能入定观。晓堂终不见,谁展佛书看。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六祖
从来生灭本因心,旁出纷纷没处寻。无性无心方是道,执空谁可脱浮沉。
松轩对雨有感
田无数亩难回首,士少高风易折腰。古往人非秋自老,松轩吟对雨潇潇。
方祖仁都门阻雨
未蒙官放此身休,空恨茶园失旧游。将谓天边鸿共发,岂知门外雨相留。
一襟凉过人归室,万朵香残菊送秋。兄弟急难君有义,白衣东下更何尤。
赠致政葛侍郎
金带慵腰便退居,高閒吟思满江湖。一头黄发真元老,两郡朱幡更大夫。
世事荣枯閒似梦,道经舒卷静如愚。延平遗爱今犹在,一片棠阴入画图。
次泠风阁之韵 其二
能御泠风入九秋,岂愁光景去难留。翠摇竹影落猿峤,清递笛声乘鹭洲。
两腋独乘卢椀兴,满襟谁作楚台游。须知大块生微意,岂俟云边虎啸丘。
次友人月夜楼上之韵
满楼清景泻斯干,肝胆初醒世虑閒。谁见谪仙歌与舞,但留诗句落云间。
题仁寿阁
百年尘外境,万虑静中身。终日无他事,寒泉照隐人。
丰提刑理赴西蜀
气柔语音低,欲静神色明。扰扰劳生中,望道心如倾。
烦苛患庶士,抵冒悲群氓。眷眷自中降,悠悠傃西征。
晓霜毛袖重,卯酒面花轻。出关谁最旧,过栈子何平。
施设快拘守,跋涉劳将迎。路难休咏蜀,梦远亦登瀛。
胸中文艺光,域中监牧荣。以淡却私徇,以默静纷争。
万累丧民德,一嚬生道情。行闻化无欲,圜扉芳草生。
公馀废俗乐,反一天全精。源源踵中来,趋者已屡更。
安知我所寓,山国望神京。
降虏来朝次叶尚书韵
顽虏劳戎索,神机屈睿谟。鹰鹯临远帐,狐兔落清都。
勇逐龙韬丧,惊随虎士趋。瞻天蒙覆育,涂地脱须臾。
即看宣登版,何烦禹泣辜。但闻多属国,五凤似元符。
渔家傲(春月)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二祖
华岂曾生种亦无,迩来何事得神珠。尘凡不悟无为旨,但笑高人一似愚。
送李奉议
更去乡关作子男,得贤当美大夫监。暑中雨过乘清洛,公外云开看绿岩。
遂失故人须举酒,才闻佳境便收帆。春晖已报君无愧,一表遗文敕两缄。
会黄正臣
北山亭上共看书,少壮相逢气尚粗。乐事每闻高义长,病文尝借远烟涂。
樽罍且慰人离合,龟鉴应知我有无。蟋蟀在堂年又晚,欲邀乡语负寒炉。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次曾德宣竹窗之韵
喧犬行
六祖传付偈颂 其九 初祖
送衡州太守
送都钤郭太尉
巧蛛行
酬程忠彦见赠
送升师行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试院呈同事 其二
喜迁莺·梅霖初歇
醉经堂
瑶池月(烟波行)
答仲时高轩小酌之什
送延平太守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二祖
悼陈伯修殿院 其二
卜居潮山
题水云村
宴琼林 其一 上元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一
蝶恋花(月词)
长乐閒赋 其八
和范宏甫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六
哲宗皇帝挽辞 其二
友人垂钓
春日寄友人
瑶池月(云山行)
和寄麻城饶令
清阴堂 其二
送翟司业赴南康 其二
和蒋枢密送侍者归
送刘教授之官豫江 其一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三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四祖
舟次严子陵濑 其四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三
寄袁思与
考试军器所和敦礼兵部见示之什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桂枝香(延平阁闲望)
通道瓢吟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四
陈朝议挽辞 其二
陈朝议挽辞 其四
双梧堂
长乐閒赋 其十
友人见问久不作诗
秋日有感 其一
戏寄南华翁 其三
灵草
哭陈商老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一 初祖
万竹轩 其六
游开平书贻佛智长老
宴琼林(木香)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三
延平阁閒望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