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陈知县

送陈知县

宋代 黄裳

握手州东花闹时,泻酒胸中如漏卮。各无官守竟信意,坐间只有春相随。

十年暌远何所得,但悟世情能守一。昨日小轩君不游,荷叶雨声池上秋。

明珠得丧百万斛,何虑炎蒸金欲流。一樽独对清都梦,可怜幽思无人共。

今日闻君马已西,不觉毫端得诗讽。汝阳县长多清风,壶中有客当相送。

诗人黄裳的古诗

送陈季甫

宋代 黄裳

閒于孤鹤淡于秋,纵落忙中亦自由。受道已知君有质,感人深处急回头。

安康郡夫人挽辞 其二

宋代 黄裳

俄抛中馈世缘空,君子休悲老未同。不负大宁身后计,道山人出凯风中。

还乡有感

宋代 黄裳

竹马儿童已失真,且寻春色莫寻人。溪山不似当时见,只为交游半是尘。

荔子 其二

宋代 黄裳

绛包玉液踰中夏,黛染罗帷度北风。艳异尤争西子笑,晓来亲见状元红。

寄题澄虚阁

宋代 黄裳

栏槛天都近,池塘水鉴平。微风晴后寂,孤月夜来清。

大象莫能破,纤尘何处生。湘灵谁为感,一曲谩分明。

东湖留题 赠周生

宋代 黄裳

七峰山下无尘客,方寸有能人未识。风吹山水意飘飘,月照市廛机寂寂。

将使居人闻此声,既澄世虑虚生白。英华满轴非春能,银钩更有千钧力。

忽然欲运胸中奇,一挥时落云间壁。何当便跨图南鹏,声意相寻七峰侧。

双源六题 其二 钓矶

宋代 黄裳

钓矶上,閒适向金鳞。秋后江边思脍客,古来溪上得璜人。

寻幽寻至此,聊寄自由身。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二 初祖

宋代 黄裳

神光中见一还婴,非外非中已混成。忽向玉炉飞上去,数声灵鹊夜来惊。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六

宋代 黄裳

就下深趋坎,凭高杪寄桅。四垂才密密,一望已皑皑。

渔家傲(咏月)

宋代 黄裳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哲宗皇帝挽辞 其三

宋代 黄裳

何事骑龙不可攀,衣冠空自在人寰。诏遗夷夏秋容动,言付公卿玉几閒。

能使抱弓号百姓,岂劳求药问三山。元符事业谁相似,两汉须看凤露间。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一

宋代 黄裳

密云晚出小团块,虽得一饼犹为丰。相对幽亭致清话,十三同事皆诗翁。

苍龙碾下想化去,但见白云生碧空。雨前含蓄气未散,乃知天贶谁能同。

不足数啜有馀下,两腋欲跨清都风,岂与凡羽誇雕笼。

双井主人煎百椀,费得家山能几本。

谢人惠茶器并茶

宋代 黄裳

三事文华出何处,岩上含章插烟雾。曾被西风吹异香,飘落人寰月中度。

美林见器安所施,六角灵犀用相副。目下发缄谁致勤,爱竹山翁傍云住。

遽命长须烹且煎,一簇蝇声急须吐。每思北苑滑与甘,尝厌乡人寄来苦。

试君所惠良可称,往往曾沾石坑雨。不畏七椀鸣饥肠,但觉清多却炎暑。

几时对话爱竹轩,更引毫瓯斲诗句。

矮松

宋代 黄裳

枝干偃蹇奇可誇,本根融结杳难测。龙蛇已抱千载灵,梁栋何烦万牛力。

虽减半天风雨声,却得三冬雪霜色。卫生已免斧斤人,妆景何辞吟醉客。

尉氏五题 其四 啸台

宋代 黄裳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菊花 其四

宋代 黄裳

葛巾尤有酦醅浓,岂是堤防落帽风。我未醉时君莫去,且来闲坐菊丛中。

鼓角楼初成 其二

宋代 黄裳

云中人作四星看,十二光阴一箭寒。吉事有祥戎事静,溪山赢得倚栏干。

送胡君游洛

宋代 黄裳

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住,嫔御相从水光畔。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住助培壅。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秋日有感 其二

宋代 黄裳

几时能致买山钱,便好山中醉暮天。有物秋来长引梦,鲈鱼新到曲江边。

渔者 其三

宋代 黄裳

一叶轻舠住处清,荻湾鸥渚几曾荣。旁人莫笑鱼吞饵,此为生如尔为生。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