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端午口号二首 其二

端午口号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船上管弦声,投杼抛书尽出城。镇日东风无雨点,始知天亦有闲情。

诗人黄衷的古诗

和施彦器宪副

明代 黄衷

君从何方来,奇胸讵多得。但指龟在涂,或诵蝇止棘。

岂无国士风,所虚理人职。岂无蓄盖私,所见鸣仗斥。

采苓困首阳,宰社拜曲逆。缅怀天步遥,只觉周道直。

归欤雁荡山,千峰抱云黑。灼灼东篱英,聊以试酒力。

宁烦藉二桃,谁能顾双璧。于此有玄思,众人固不识。

君情我所钦,晤语附深臆。

冼少汾新岁见怀和答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鹤园佳胜别沧洲,鱼鸟惭予未泛舟。二十四龛涵妙月,只攲高枕恣神游。

十月三日登戙旗山和骆任之

明代 黄衷

吟鞍遥入薜萝丛,石磴沿回叠嶂中。鸠妇一声山雨白,木奴千树野霜红。

头颅谩诧陶弘景,笑语方谐阮仲容。已过重阳犹对菊,有怀何必怨秋风。

江上对月

明代 黄衷

多时江岘雪花迷,初月今宵转汉西。洲渚尽看分野色,仆夫犹怯踏霜泥。

望穷北极青衫湿,思入南乡白首低。银烛数残衾亦冷,远林兼送一乌啼。

送丁胄监

明代 黄衷

多才谁不带清光,君尚儒衣返旧乡。山水业成尘梦少,江湖道在客心长。

诗声侯喜新鸣世,文体镏几后擅场。别思经秋更摇落,蒹葭凉露晓苍苍。

营佳城庄

明代 黄衷

松柏萧森更郁葱,卜从端在若堂东。万家谩有通侯邑,一亩徒营宿草宫。

灵鹤有人闻独语,箨龙先雨报成丛。老儿读罢泷冈表,不觉如泉涕泪红。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十二

明代 黄衷

木绵衫薄快春晴,橘酒微醺不作酲。月上疏林堪散步,村娃何处斗歌声。

次韵答丫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小构人知小隐家,晚山晴望总蒸霞。东皇自解怜樗散,乞与闲林数落花。

舟中和张天益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江空滩急榜歌声,西上奚囊一叶轻。云影自从秋里薄,山姿岂必雨前更。

愁心附雁知何去,逸迹凭诗记所经。蔀屋晨烟犹未业,缓箫鼍鼓不胜情。

杨林书感

明代 黄衷

杨林山色使车前,尽日西风吹午天。水浅石湖闲斗鸭,春残桑柘转闻鹃。

碧鸡谩走催程马,黄木真抛弄月船。神化不教违宿尚,秾芳无限远游篇。

鱼洞驿别维新

明代 黄衷

四载孤踪万里同,便如名玉照葭丛。薇花共忆迟迟日,鸿翼分飞款款风。

恋旧情知尘世外,著书心到古人中。最嫌鱼洞沙头月,掩映肩舆榉柳东。

丙午秋八月朔沃泉裕斋二宪伯命酒矩洲奉谢二绝句 其一

明代 黄衷

飞盖亲劳折简来,绮樽遥傍野堂开。十年病骨容扶掖,散弄幽樊燕雀回。

喜雨用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山瓶无复注灵泉,沔水云蒸汉水连。风马奔腾疑捲泽,雷车澒洞欲掀天。

操豚市户晨方集,蓄堰溪农夜不眠。细检承平储预籍,止留诗案到今年。

观物 其二

明代 黄衷

□□结蚓惊雷出,野浍轻蛙得水鸣。端策何劳问詹尹,细看蠕动即人生。

次韵燕泉司空和陶五首 其四 馀闲

明代 黄衷

郴有何公岭,遥望富春山。山中读书客,归欤曾待年。

狂飙少静宇,惊濑非渟渊。嬉猱本樛木,鸣鹤仍青田。

齿发涉知命,稍悟天人间。物役恒在后,物理定于前。

眇眇泛泽士,茶灶留孤烟。如何清圣轨,芜没首阳巅。

百年爱长夏,晷刻皆馀闲。敢薄渗园傲,尔生同介然。

谢惠佛指柑用前韵

明代 黄衷

南枝还爱向阳方,抱瓮宁辞引小塘。渴梦顿回虚阁静,澄心真玩绀园芳。

洞庭皇橘空多本,金谷珊瑚谩几章。嘉实明年应可咏,锦囊来共踏清霜。

承坡山东郊之约借马日昃不至

明代 黄衷

东郊雨后更芳华,出郭无过二里赊。石径尘收凡界远,绳枢星散野桥斜。

闲情未少青林寺,并辔何曾白鼻騧。日夕有怀空徙倚,寂寥无奈瀼西家。

昭潭驿和韵

明代 黄衷

郡城东下瘴江流,利涉今无贾流舟。桐木归来津口渡,杨花飞过驿南楼。

空山赏籍徒封介,昭代侯功止号留。潭畔醉渔呼不起,世情应到酒边休。

龙头岭

明代 黄衷

龙头岭上鬼火青,虎榜山前昼晦暝。小妇江边号欲绝,郎君被杀祭狼星。

送邃庵公赴陕西用原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王道如弦宦海遥,英年矫矫即登朝。诗城兔颖当春健,史案兰膏照夜烧。

学彻古今三策浅,力回骚雅百家消。上公问义金貂候,中座生风玉麈摇。

秦地河山饶胜迹,陆庄桃李荫长条。青阳尚带霜威冷,行色先含淑气调。

国势可凭人望重,天工有托主忧销。三千騋牝风堪咏,百二雄图业已彫。

居易何才承顾奖,之罘无分负韩招。旬宣多暇劳咨访,壮士从来伏钓樵。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