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战袍

战袍

明代 黄衷

青霞叠叠越罗香,落手并刀定香长。结束不妨同楚制,抬揌真见别儒章。

葳蕤巧对团花缝,淩乱偏欺锁甲光。三尺玉龙应自许,试看谈笑靖炎方。

诗人黄衷的古诗

东禅寺席上次韵送张白斋

明代 黄衷

野寺逢僧问远征,彤幨摇动若为情。蓼花秋老君何去,凤鸟时来道可行。

南郡图书当吏最,西山琴鹤况官清。还知入郭迟迟思,惟爱寒蝉近晚声。

挽田太守母

明代 黄衷

泉南忽报歌钟罢,彤管尊荣次第收。民社功名唐刺史,云霄志业汉诸侯。

虚疑海上三千岁,直过人间八十秋。销得西风多少恨,芝兰全绕读书楼。

责足

明代 黄衷

百骸奉百司,而足荒厥职。苦疑海气沦,再恐瘴烟逼。

中途辍脩程,期十不一即。朱门敢趑趄,委巷且偪侧。

缅怀渊明舆,讵觊凿齿识。涪翁隐税监,姚相愁谮贼。

斯贤苟弃捐,无亦汝作慝。况予顽顿姿,跬步如践棘。

桧杖徒效能,终恨失汝力。家山节物天,怅望犹异域。

医工汤液投,僮仆递按抑。何当复素履,庶肜慰衰息。

閒居杂兴和丁选部四首 其三

明代 黄衷

城上乌号彻夜庭,遥星断角带庭听。风霜犯骨髭先改,山水违心卜未灵。

书爱守玄还覆瓿,贫怜炊玉有悬瓶。美芹自昔閒人事,谁向王羞进茹苓。

寄述古翁

明代 黄衷

身在江湖道自尊,登堂长见古风存。王通著论全经世,徐孺明农祇闭门。

踪迹暂时逢郡守,姓名何处号轩辕。从前检校醇儒行,清苦无劳并日餐。

寄赵叔鸣西河耘业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愿赋斯干颂始营,辋川图画浪先名。楼前山自希文借,趣里园同靖节成。

东野输青留奕史,春风垂绛引经生。微才更阻江湖际,未得桐华洞口行。

奉和素翁平宁感事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数至泉宫忽兆蛇,为刘何议出鼌家。形如蜂目生还忍,命类鸿毛死亦差。

燬栋却悲巢日燕,游车谁式斗时蛙。钟陵神在江涛怒,天上论功自降麻。

送江侍御

明代 黄衷

未厌西南作远行,游龙春峤傍花明。碧鸡关外先秋约,黄鹤楼前今雨情。

两省官评还藻鉴,三司事会尽戎兵。礼庭喜气年来别,雁塔增题一代名。

题李都阃履历七首 其三 马耳山

明代 黄衷

三时烽火近关秋,马耳山前小队游。面缚胡儿称可汗,却教擎剑导鸣驺。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二十四 杨梅

明代 黄衷

谁接东洲本,稽山浪得称。他时红粟颗,知映玉壶冰。

和柯狮山大参山中十二景 其五 一溪环碧

明代 黄衷

滉漾澄秋月一围,溪花隐约淡朝晖。临流偶纵知鱼乐,露湿金光草叶衣。

用韵与石塘论学

明代 黄衷

曾于邹鲁想多贤,至道从天辨后先。静胜高禅修白业,专同玄客守丹田。

溯流何啻风千里,悬悟真看月一川。隐几头颅惭潦倒,幸教鸣世属英年。

再和答坡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安乐窝中几许宽,高贤谁不想清欢。玉台风暖曾回席,瑶草春深遂挂冠。

伐木相求期岁晚,寻花宁畏犯溪寒。先天玄秘窥应遍,定把盈虚一笑看。

用韵答俞四府咏雪

明代 黄衷

陂陀疑是陆沉馀,整整斜斜卷以舒。兔迹已迷三窟远,鸡声偏咽五更初。

梁园授简才何健,剡曲回舟兴亦疏。茶鼎晚来谁赏味,寒堂思杀渴相如。

追和野亭八咏 其二

明代 黄衷

人见骑驴出近郊,祇馀一亩待郊茅。鲁墟自后无□渡,阿閤从前有凤巢。

满眼江河嗟世路,到门宾客□时交。文章老去犹经济,谁羡杨雄著解嘲。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十 碧桃

明代 黄衷

高花初喷雪,嘉实亦维时。可似西池品,还应曼倩知。

寿薛封君

明代 黄衷

旧隐门前五柳风,新恩诰上锦风丛。崆峒有道屯蒙秘,禹穴多奇表传雄。

寿域歌钟应速客,年家分义合称翁。欲知庆泽无穷处,令子名高□省中。

送邃庵公赴陕西用原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王道如弦宦海遥,英年矫矫即登朝。诗城兔颖当春健,史案兰膏照夜烧。

学彻古今三策浅,力回骚雅百家消。上公问义金貂候,中座生风玉麈摇。

秦地河山饶胜迹,陆庄桃李荫长条。青阳尚带霜威冷,行色先含淑气调。

国势可凭人望重,天工有托主忧销。三千騋牝风堪咏,百二雄图业已彫。

居易何才承顾奖,之罘无分负韩招。旬宣多暇劳咨访,壮士从来伏钓樵。

病足初愈散步小院命洗竹五首 其五

明代 黄衷

绿谩芭蕉薄,红嫌月桂新。龙材不自惜,何物况孤臣。

臬司索和半洲戡黎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晨驰露檄到江城,琼管先春报城兵。蜃气更无台观起,鲸波真见縠纹生。

桃根犊戏绿莎净,桑上鸮音白昼清。自昔均劳惟将相,不妨儒化并威名。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