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好学

宋代 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人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朱熹司马光好学译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人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

朱熹司马光好学注释

注释
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患:担忧,忧虑。
不若:比不上。
众:众多。
既:已经。
迨:到;等到。
倍诵:“倍”通“背”,背诵。
乃:于是,就。
尝:曾经。
或:有时。
咏:吟咏。
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终夜:半夜。

诗人朱熹的古诗

次季通韵赠范康侯

宋代 朱熹

朝霜逼凋梅,夕露忽团菊。百年风雨过,宜笑不宜哭。

口川失自防,心兵几回触。年来身老大,甘此胯下辱。

永谢五鼎烹,聊寄一瓢足。虽惭龙蟠泥,肯羡莺出谷。

适意超混茫,放情遗结束。俯仰天壤间,静胜惟我独。

苍苍有心柏,落落无瑕玉。年纪尚无闻,头颅岂须卜。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二

宋代 朱熹

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故山只在白云间,望极云深不知处。

不如归去不如归,千仞冈头一振衣。

温泉

宋代 朱熹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霄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题安隐壁

宋代 朱熹

征车少憩林间寺,试问南枝开未开。日暮天寒无酒饮,不须空唤莫愁来。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 蕨

宋代 朱熹

西山采蕨人,蓬首尚倾国。怀哉远莫致,引脰气已塞。

倾筐忽堕前,此意岂易得。良遇不可迟,枯筇有馀力。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读书春日晏,雨至满郊园。一洒幽丛竹,蔼蔼清阴繁。

斋居无还往,镇日空掩门。欲将冲静趣,与子俱忘言。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五 莲沼

宋代 朱熹

亭亭玉芙蓉,迥立映澄碧。只愁山月明,照作寒露滴。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三

宋代 朱熹

勋业今从镜里休,箧中空有敝貂裘。死灰那复飞扬意,惠许深惭不易酬。

夜宿洪亭长家

宋代 朱熹

才到秋来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五

宋代 朱熹

炎蒸不可柰,云气满前峰。向夕风吹尽,微闻远寺钟。

小均四景诗 其三

宋代 朱熹

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起阅案前书,西风拂庭桂。

训蒙绝句 乐

宋代 朱熹

夫子亦将贫对乐,只因人苦处贫难。苟非天理能攘敌,只向私心重处安。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七 挥手

宋代 朱熹

山台一挥手,从此断将迎。不见尘中事,惟闻打麦声。

训蒙绝句 小学

宋代 朱熹

洒扫庭堂职是供,步趋唯诺饰仪容。是中有理今休问,敬谨端详体立功。

小均四景诗 其一

宋代 朱熹

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径。只此是文章,挥毫有馀兴。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九

宋代 朱熹

哀哉牛山木,斤斧日相寻。岂无萌檗在,牛羊复来侵。

恭惟皇上帝,降此仁义心。物欲互攻夺,孤根孰能任。

反躬艮其背,肃容正冠襟。保养方自此,何年秀穹林。

训蒙绝句 学

宋代 朱熹

轲死如何道乏人,缘知学字不分明。先除功利虚无习,尽把圣言身上行。

狮子峰

宋代 朱熹

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忒狰狞。威尊百兽终何用,宁解当年吼一声。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 ...

宋代 朱熹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

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

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宋代 朱熹

君欲赋梅花,梅花若为赋。绕树百千回,句在无言处。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