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西山采蕨人,蓬首尚倾国。怀哉远莫致,引脰气已塞。
倾筐忽堕前,此意岂易得。良遇不可迟,枯筇有馀力。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四
渡淮诸将已争驰,兔脱鹰扬不会期。杀尽残胡方反旆,里闾元未有人知。
鹅湖寺和陆子寿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一
十载相期事业新,云何犹叹未成身。流光易失如翻水,莫是因循误得人。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且喜梅花开,莫嗟梅花小。花小风味深,此意君已了。
登閤皂山 其二
一派泠泠台下水,半空漠漠岭头云。祖师成道冲天去,只有无穷受箓人。
茅舍独饮
出身从吏役,驱车涉穷山。日落阴景晦,天高风气寒。
岂无斗酒资,独酌谁为欢。一杯且复醉,百念中阑干。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二
克己工夫日用间,知君此意久晞颜。摛文妄意输朋益,何似书绅有订顽。
闻善决江河
大舜深山日,灵襟保太和。一言分善利,万里决江河。
可欲非由外,惟聪不在它。勇如争赴壑,进岂待盈科。
学海功难并,防川患益多。何人亲祖述,耳顺肯同波。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
江头四望远峰稠,江水中间自在流。并岸东行三百里,水源穷处即吾州。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二
幽居四畔只空林,啼鸟落花春意深。独宿尘龛无梦寐,五更山月照寒衾。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
拈椎竖拂事非真,用力端须日日新。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一
外家人物有吾子,我乃平生未见尝。文字只今多可喜,江湖他日莫相忘。
天湖四乙丈坐间赏梅作送刘充甫平甫如豫章
竹外横枝老屈盘,冰壶遥夜玉窗寒。两公明日江南路,雪后园林子细看。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一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宿石岊馆二首 其一
春江日东注,我行溯其波。扬帆指西澨,两岸青山多。
青山自逶迤,飞石空嵯峨。绿树生其间,幽鸟鸣相和。
搴篷骋遐眺,击楫成幽歌。独语无与晤,兹怀竟如何。
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 其二
斗酒淋漓后,颠狂不作难。千峰俄纸上,万景忽豪端。
石瘦冈峦古,林深烟雨寒。苍茫无限意,俗眼若为看。
训蒙绝句 静二首 其一
心惟动与静相乘,当静之时乃动源。所以功夫先要静,动而无静体难全。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步虚词二首 其一
扉景廓天津,空同无员方。丹晨舞七气,朵秀东渟房。
餐吐晨琳华,仰噏飞霞浆。竦辔绝冥外,眄目抚大荒。
策我绿轩軿,上际于浪沧。神钧亦寥朗,晻霭晨风翔。
养翮尘波里,纵神非有亡。一乐无终永,千春讵能当。
训蒙绝句 卓尔
颜渊不日趋于化,此境宁容末学知。细诵师言强思索,独于博约语无疑。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次刘彦集木犀韵三首 其一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八 海棠屏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三 瀑布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四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感事有叹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题万安野馆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三
训蒙绝句 谨独
训蒙绝句 闻知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训蒙绝句 道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
卧龙之游钱通守得江字不及赋诗已解维矣熹用其韵纪事以赠并附卷末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三
石廪峰次敬夫韵
武夷七咏 其一 天柱峰
小均四景诗 其三
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二
安溪书事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
武夷精舍杂咏 铁笛亭
次韵伯崇登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疏于此云
社后一日作
拜张魏公墓下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二
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
泉声次林择之韵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 其二
题中峰杉径
残雪未消次择之韵
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辞
训蒙绝句 逝者如斯二首 其一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四 吟哦室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
次黄叔张宿凉峰韵
秋怀二首 其一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行视武夷精舍作
观上蓝贤老所藏张魏公手帖次王嘉叟韵
游昼寒以茂林脩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
寄题梅川溪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三
题林择之欣木亭
观野灯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满江红·秀野诗翁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一 野塘小隐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一
赵君泽携琴载酒见访分韵得琴字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一
游芦峰分韵得尽字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
秋暑
题赤城观
训蒙绝句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