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象棋滩和合溪

过象棋滩和合溪

明代 黄衷

潦涨秋江失旧涯,石穿枯柽见浮槎。林端禽语人烟寂,天上船来客路赊。

未许新霜催碧杜,渐看明月映苍葭。烧痕晓遍青峰脚,报道山猺种晚畬。

诗人黄衷的古诗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清晓凝寒午郁蒸,幽居何处兴堪乘。东岩闻有栖禅侣,欲扣云关恨未能。

黄湾

明代 黄衷

挂席终朝绝市諠,东洲墟落似东屯。蒹葭旧认扶胥口,风雨遥连甲子门。

鳌屿嵾嵯疑少海,蜃楼明灭失孤村。少年茶灶豪游处,独恨玄虚赋未论。

寄贺永斋卜居

明代 黄衷

芳草街东数十椽,永斋新构小壶天。竹间剥琢开枰日,檐外絪缊试茗烟。

候火稍闻珠似黍,制荷应见藕如船。少师绿野长邻近,二疏徒誇汉史前。

次韵答郑凫溪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芳邻何幸接诗翁,鹤发酡颜总寿容。闲玩共怜山月白,狂游谁觉市尘红。

台登优剧喧童稚,灶卧酤瓴笑老农。试向星桥回首望,一时佳气满寰中。

挽巡察谢侍御

明代 黄衷

阳和风力动兼权,直向秋潭看静渊。越绝江山筹策外,闽中桑梓泪花前。

游魂何处应宾日,报德无徵欲问天。遗疏一函看不得,霜髯宁是受知年。

和柯狮山大参山中十二景 其一 金兑储精

明代 黄衷

池阳郁郁大江隅,近拥金陵势夐殊。灵秀总输狮子岭,元精应为异贤储。

楚邸高远堂试灯

明代 黄衷

楚苑长春胜,宗贤雅道遐。清尊馀醴酒,芳树始梅花。

兴卜欢娱夜,文追典丽家。歌钟催景色,星月避灯华。

火技呈新制,金铺缀落霞。共怀安物泰,不但乐宾嘉。

和柯狮山大参山中十二景 其六 群峰送青

明代 黄衷

江上兹山与岳尊,腾猿回鹤谩纷纷。帘端矗矗群峰翠,一笑真同列戟分。

喜雨用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山瓶无复注灵泉,沔水云蒸汉水连。风马奔腾疑捲泽,雷车澒洞欲掀天。

操豚市户晨方集,蓄堰溪农夜不眠。细检承平储预籍,止留诗案到今年。

和李璧山述怀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满幅琳琅句尽新,扫庭长咏荷新亲。何曾辟谷能辞汉,恰有炊烟拟在陈。

芳马试看调鹤诀,垂杨深映狎鸥身。一帘永日惟攲枕,甘作明时草莽臣。

舟中和宗宪长五首 其三

明代 黄衷

最忆南山一翠屏,秋来晴霭转分明。眼前数点疑相似,却唤回桡傍岸行。

十月三日登戙旗山和骆任之

明代 黄衷

吟鞍遥入薜萝丛,石磴沿回叠嶂中。鸠妇一声山雨白,木奴千树野霜红。

头颅谩诧陶弘景,笑语方谐阮仲容。已过重阳犹对菊,有怀何必怨秋风。

行部宜城访长渠故迹无复知者

明代 黄衷

宜城古楚都,风土故秀媚。康狼与荆山,屹屹并西峙。

山中有夷水,滔滔日东注。秦当祸楚时,藉之以得志。

后人引长渠,祸也乃其利。沃壤三千顷,食者长渠惠。

国社已屡更,地力岂不废。卓哉孙曼叔,无乃举职吏。

源流悉讨寻,堙翳就疏治。功慱民匪劳,井邑多委积。

迩来四百年,天人两茫昧。停轺访遗老,顾指迷乱次。

初疑陵谷迁,蓬莱向为地。又疑虎豹区,藜蕨恐捐弃。

复疑强力民,播弄并吞势。方食辍箸想,人事有隳坠。

追惟癸未旱,全楚绝遗穗。今年旱更甚,所赖惟少备。

吏政无恒规,泽民当上最。兹渠废与兴,一一关国计。

长恸曼叔魂,安得汝共事。

柳阴

明代 黄衷

闲园迟日柳阴中,小坐还同小隐风。旧事纵谈樗里子,野情端近紫溪翁。

巢成总贺梁间燕,缴远空嗟汉上鸿。引□共愁农候晚,劳歌相和水西东。

秋兴和郑希大 其七

明代 黄衷

明河清浅火星移,门掩寒螀转移疑。可是南中为客思,恰如西上献书时。

谩看紫燕腾沙苑,喜逐苍龙出葛陂。谁念潘郎三十后,二毛先爽寸心期。

荆州除夕

明代 黄衷

城头鼓角夜乌惊,门外戈鋋列炬明。为喜化工成四序,不辞衰鬓坐三更。

枭卢何处咸阳客,琴鹤来朝蜀道程。爆竹一声还一笑,儿童那解鬼心情。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四十六

明代 黄衷

草木无言亦有情,并花连理总春荣。数残归雁无单影,想为芙蓉落化城。

秋夜应城馆听雨三首 其三

明代 黄衷

溪声一夜学回潮,檐溜家家瀑布飘。行李莫愁明日路,从来骤雨不终朝。

饮坡山独笑亭

明代 黄衷

数家庄上三年别,此日重过兴复深。池暖罩鱼初入馔,亭阴栽竹欲分林。

游蜂晚集衙回课,鸣鹤时闻子和音。绕社菜花黄蝶舞,扶桑篱落忆行吟。

慕萱卷

明代 黄衷

春风转蕙萱草生,秋霜欲陨鶗鴂鸣。北堂无人月流影,坐此摇落伤人情。

独抱悁悁向萱草,白杨根断□壤杳。儿泪无因到窈冥,儿心但忆春风早。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