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腊后登谪仙楼

腊后登谪仙楼

明代 黄佐

任城城南楼突兀,雪花飞后梅花出。云里朔冰如白虹,东风旦夕来披拂。

金龟换酒忆当年,鼙鼓几曾惊醉眠。夜郎回望长安日,济水不到峨眉天。

鉴湖鲸月亦安在,但见黄河入沧海。我来大笑歌阳春,洪波渺渺开龙鳞。

诗人黄佐的古诗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五

明代 黄佐

朔风日日吹黄埃,忽闻李白歌声来。德州春事可人意,江上杏花无数开。

凯歌词十首 其八

明代 黄佐

诸番鞮寄太侏离,重译于今圣得知。已有茅封及边帅,更将天姓赐胡儿。

粤王台怀古二首用王李二子韵 其二

明代 黄佐

百年天地静风尘,吊古临觞莫怆神。鸟雀似闻弦管夜,云霞犹见绮罗春。

湟关北去元通汉,肄水南来不向秦。绝胜楚台暮摇落,白蘋空对独醒人。

白沙新祠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尼山日云雾,叹息弥轸情。万有何芸芸,虚完本中扃。

好古遗真筌,乃为耳目营。所以林居子,持此常惺惺。

嗟彼芷与蓠,不同春草荣。玄穹正摇落,辛勤荐芳馨。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七

明代 黄佐

怀玉山高云半空,佳人遥在碧云中。草萍回首三年梦,修竹满庭摇午风。

寿梁大尹

明代 黄佐

四月开瑶席,清欢未有涯。茇棠闻茂宰,丛桂见名家。

徵调鸣双鹤,仙杯酌九霞。南薰庭院里,葵放向阳花。

莲亭奉南渭王宴中作

明代 黄佐

菟园启瑶构,灵沼竞芳鲜。莲花何晔晔,莲叶何田田。

耀魄泛空波,神飙起中天。馨香入襟袖,把酒心茫然。

懿此出深滓,素质虚以圆。本无枝与蔓,何惧外物牵。

缅怀君子德,冥心入冲玄。嘉宾从南来,浩倡协虞弦。

闾阎一以阜,民愠从兹捐。徽音彻穹垕,清欢眇云烟。

思为双飞鹤,接翅浮漪涟。

怡椿堂次韵赠刘春冈刑侍

明代 黄佐

怡闲仙驭久经春,坐向怡椿若春神。鹓序威仪应已近,鲤庭趋对尚如新。

九天渥露沾桥梓,八座徽声动缙绅。灵宝鄢陵欣接武,政馀觞咏莫辞频。

九月十七日大封宗室奉命充南渭册礼使

明代 黄佐

胪陛传宣仰圣君,锡茅分器重殷勤。日临阁道开三殿,风递宫韶出五云。

宝册下时经辇路,金貂行处散炉薰。即从北极趋南渭,怅别天边鸳鹭群。

肇庆李东渠中丞邀游洒然亭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岭海栖迟有岁年,草堂今喜识高贤。钓残野水从鱼乐,锄罢寒葵带露鲜。

世事驱驰真梦里,天涯谈笑且尊前。朔云他雨劳相问,犹记萍踪自洒然。

梦中同仙子讽咏作

明代 黄佐

瑶圃毓三秀,广庭辉五云。自惭衰白质,同讽太玄文。

浩荡烟霞侣,翩跹鸾鹤群。郁台霄汉上,恭礼玉晨君。

席中赠伦彦蕃

明代 黄佐

看君意气薄青霄,京邸相逢即久要。凤沼每传贤父子,雁行多在圣明朝。

虹横楚水朝看剑,月满吴门夜听潮。何事春明携手地,满堤垂柳正萧萧。

感秋三首时洪都兵变予方种菊东篱有终焉之志因赋此诗 其三

明代 黄佐

漠漠秋阴云满城,梦回惊问此何声。紫台霜急雁初到,沧海月寒潮自生。

宋玉萧条曾作赋,杜陵摇落最关情。东篱生意依然在,无数黄花照眼明。

白莲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水殿盈盈万玉妃,淩波长是步炎晖。迢遥玉井峰头见,缥缈瑶池月下归。

洛浦雾繁珠作佩,楚台风急翠成帏。若教解语应愁绝,闻道金笼锁雪衣。

院中同龙湖少湖二学士赏红莲 其三

明代 黄佐

赤日矞云明蓟丘,亭亭羡尔立中流。花边御气通鸾仗,池上薰风绕凤楼。

临镜晓看波色静,弄珠时见露华浮。嫣然笑向瀛洲客,长有清香飘素秋。

仰云堂二首为林上舍志复 其一

明代 黄佐

小小茅斋傍樾开,壶山流影入书台。翠涛摇动清风起,疑是云庄逸老来。

元夕次梁子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粤山依静渚,陆海沸青宵。火树流丹夐,荒郊拾翠遥。

骖驔风外辔,窈窕月中桥。向晚游尘寂,犹闻芗泽飘。

奉谂养斋再用前韵

明代 黄佐

江湖同病羡君强,霄汉何由并强翔。方茂云深归梦杳,粤台花近客心伤。

青春已共蛙声老,白日潜随燕羽长。东阁捲帘诗景里,挥毫应续艾如张。

移居春坊咏庭桧

明代 黄佐

丛桧霭深秋,苍霞烂不收。霜髯临玉涧,秀色带昆丘。

拂槛光风入,萦窗璧月留。恍然江海上,飞跃有灵虬。

莫春朝陵西游次张石川韵十首 其七

明代 黄佐

紫翠南头楼殿开,燕门王气亦雄哉。中兴此日经营力,重见诗人咏子来。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