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偃蹇西涧滨,枵然似枯木。下有幽泉鸣,上有苍苔绿。
来往定何人,山空此遗躅。
芹溪九曲诗 其一
一曲移舟采涧芹,市声只隔一江云。沙头唤渡人归晚,回首芦峰月一轮。
训蒙绝句 中庸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 ...
寒水粼粼受晚风,轻舠来往思无穷。何妨也向溪南去,徙倚空林暮蔼中。
过飞泉岭
梯云石磴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一路风烟春淡泊,数声鸡犬野人家。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二
仄径穿林欲造天,未妨停策听涓涓。知君便有刀头意,莫忘仙洲涧底泉。
奉和子服老弟黄杨游岩二诗 其一
闻道黄杨山上头,千峰环抱百泉幽。羡君柱杖年年去,饱看人间万顷秋。
送单应之往閤山 其一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三
莫惜临行酒一杯,看君上马古城隈。相望两地无多远,频寄音书与雁来。
训蒙绝句 心之官则思
一身胡属此心微,只为能思择所为。底事虚灵成暗塞,独于物欲用其思。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一 漆园
旧闻南华仙,作吏漆园里。应悟见割忧,嗒然空隐几。
训蒙绝句 情
谓之情者无他思,只是吾心初动机。又把动时分析出,人当随发察其几。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四 谢客
野人载酒来,农谈日西夕。此意良已勤,感叹情何极。
归去莫频来,林深山路黑。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一
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
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
训蒙绝句 事天
皇天命理以为人,理有存亡系我心。存养上还天所赋,终身履薄以临深。
训蒙绝句 先难
为学须教效自形,但专一意使功深。哀哉狭隘频求效,仰止仁人后获心。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五
采药侵晨入乱峰,宿云无处认行踪。归来应念尘中客,寄与玄芝手自封。
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树名之因题此诗
山寒夕飙急,木落洞庭波。几叠云屏好,一生秋梦多。
寄云谷瑞泉庵主
忆昔诛茅日,山房我自名。风埃犹俗累,烟雨负岩耕。
多谢空门侣,能同物外情。肯来分半壑,聊尔度平生。
少待清秋日,闲寻远岳盟。不知谁是客,一笑绝尘缨。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一
为闵人疲上马行,此时消息尽分明。更怜跣足无衣苦,充此直教天下平。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绝字
闽乡饶奇山,仙洲故称杰。巍然一峰高,复与众山绝。
传闻极目处,天水远明灭。万里倏往还,三光下罗列。
我来发孤兴,径欲跻嵽嵲。病骨竟支离,何当攀去辙。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用子服韵谢水仙花
九曲棹歌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二
晨起对白二首 其二
方广睡觉次敬夫韵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五
登芦峰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三
山寺逢僧谈命
训蒙绝句 闻知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
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社日诸人集西冈
晨起对雨二首 其一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丙辰正月三日赠彭世昌归山
拟古八首 其四
再题吴公济风泉亭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九 橘堤
九曲棹曲
卓国太
久雨斋居诵经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二 还家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二 温汤
登閤皂山 其二
闻善决江河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北涧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三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 ...
训蒙绝句 良知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兰涧
题祝生画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一 野塘小隐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
次韵择之发紫溪有作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六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二
怀山田作二首 其一 冬日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 ...
醉作三首 其二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二
题君子亭
送张彦辅赴阙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一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其一
石廪峰次敬夫韵
方广版屋
训蒙绝句 三省二首 其一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二
训蒙绝句 卓尔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二 值风
训蒙绝句 绝四
择之所和生字韵语极警切次韵谢之兼呈伯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