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佳月朗秋夜,蟋蟀鸣空堂。大火西北流,河汉未渠央。
野草不复滋,白露结为霜。梁燕起高飞,云雁亦南翔。
念我同心子,音形阻一方。不念执手欢,隔我如参商。
寓龙不为泽,画饼难充肠。金石徒自坚,虚名真可伤。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四
安肆真同鸩毒科,君言虽苦未伤和。解嘲却是生回互,政恐纷纷事转多。
杉木长涧四首 其四
阡陌纵横不可寻,死伤狼籍正悲吟。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
鹅湖寺和陆子寿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君欲赋梅花,梅花若为赋。绕树百千回,句在无言处。
趁韵
千山木脱但空林,天外哀鸿亦叫音。认取溪亭今日意,四更山月涌波心。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二
门外槐花似欲黄,高堂应望促归装。个中自有超然处,肯学儿曹一例忙。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藏室岌相望,尘编何莽卤。欲问伯阳翁,风烟迷处所。
久雨斋居诵经
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释尘累牵,超然与道俱。
门掩竹林幽,禽鸣山雨馀。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九
哀哉牛山木,斤斧日相寻。岂无萌檗在,牛羊复来侵。
恭惟皇上帝,降此仁义心。物欲互攻夺,孤根孰能任。
反躬艮其背,肃容正冠襟。保养方自此,何年秀穹林。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
江头四望远峰稠,江水中间自在流。并岸东行三百里,水源穷处即吾州。
读书.三到
自溪口买舟至顺昌示同行者
时燠倦长途,买舟至西郭。烟波方渺然,坐此溪上阁。
子留且欢宴,我去成萧索。同行不同调,此意谁与托。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四
渡淮诸将已争驰,兔脱鹰扬不会期。杀尽残胡方反旆,里闾元未有人知。
夜雨二首 其一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过盖竹作二首 其一
二月春风特地寒,江楼独自倚栏干。个中讵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细数看。
训蒙绝句 其二
困穷拂动虽天意,如舜何须增不能。上智虽明事之理,也须亲到事中行。
训蒙绝句 中庸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一 下山
行随流水声,步出哀壑底。绿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
树石无穷年,流水日千里。
武林
春风不放桃花笑,阴雨能生客子愁。只我无心可愁得,西湖风月弄扁舟。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武夷精舍杂咏 钓矶
次二友石井之作三首 其三
德兴县叶元恺家题
次韵择之馀干道中
训蒙绝句 闻知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三 嫣然亭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北涧
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训蒙绝句 言志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一
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
述怀
训蒙绝句 鬼神
感事有叹
训蒙绝句 克己二首 其一
次韵择之发紫溪有作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一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七 菜畦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三
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 其二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二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买船至演平拜建康刘公墓下遂入城假馆梅山堂感涕有作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亭无咎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八 倦游
训蒙绝句 太极图
次韵潮州诗六首 濠上斋二首 其一
拟古八首 其六
训蒙绝句 乐
茅舍独饮
岁晚燕集以梅花已判隔年开分韵赋诗得已字
训蒙绝句 性
读十二辰诗卷掇其馀作此聊奉一笑
晚雨凉甚偶得小诗请问游山之日并请刘平父作主人二首 其一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二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一
三月三日祀事毕因脩禊事于灵梵以高阁一长望分韵赋诗得一字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二
雪意
人言石乳洪羊之胜不及往游作此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二
拟古八首 其五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二
训蒙绝句 辞达而已二首 其一
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辞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二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一
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
送彦集之官浏阳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一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三
武夷精舍杂咏 石门坞
训蒙绝句 绝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