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一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一

宋代 朱熹

绝壑云浮冉冉,层岩日隐重重。释子岩中宴坐,行人雪里迷踪。

诗人朱熹的古诗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三

宋代 朱熹

晴窗挥汗苦骄阳,雨槛披衣快晚凉。多谢龙公馀事业,为驱寒谷变炎方。

观洪遵双陆谱有感呈刘平甫范仲宣二兄

宋代 朱熹

近从新谱识枭卢,拟唤安阳旧博徒。只恐分阴闲过了,更教人诮牧猪奴。

题程烨程燧兄弟双桂书院

宋代 朱熹

君家构屋积玉堆,两种天香手自栽。清影一帘秋澹荡,任渠艳冶斗春开。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六 月台

宋代 朱熹

台上无人伴苦吟,归鸦过尽日西沉。须臾玉匣开尘镜,却有孤光共此心。

拜张魏公墓下

宋代 朱熹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湘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
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
公时首建义,自此扶三纲。
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
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
西征奠梁益,南辕无江湘。
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
缟素哭新宫,哀声连万方。
黠虏闻褫魄,经营久彷徨。
玉帛骤往来,士马且伏藏。
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
白首复来归,发短丹心长。
拳拳冀感格,汲汲勤修攘。
天命竟难谌,人事亦靡常。
悠然谢台鼎,“骑龙白云乡”。
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
千秋定军垒,岌嶪遥相望。
贱子来岁阴,烈风振高岗。
下马九顿首,抚膺泪淋浪。
山颓今几年,志士日惨伤。
中原尚腥膻,人类几豺狼!
公还浩无期,嗣德炜有光。
恭惟宋社稷,永永垂无疆。

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

宋代 朱熹

弱植有孤念,独住穷名山。那知岁月逝,白首尘埃间。

今朝定何朝,凭高睨清湾。群贤亦戾止,共此一日闲。

晤言不知疲,林昏鸟飞还。胜践可无纪,重来谅非艰。

留语岩上石,毋使门常关。

司马光好学

宋代 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人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铅山立春六言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却是春风有脚,今朝先到柴门。

和彭蠡月夜汎舟落星湖

宋代 朱熹

长占烟波弄明月,此心久矣从谁说。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两奇绝。

回头忽见西郭门,尚喜苏仙有遗烈。问予何事却回船,尘土涴君头上雪。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一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宋代 朱熹

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

宋代 朱熹

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

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

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

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训蒙绝句 为人

宋代 朱熹

辛勤尽作求闻计,沽得过情声誉来。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

立春大雪邀刘圭甫诸兄游天湖

宋代 朱熹

同云被四野,寒气惨悲凉。回风一以定,密雪来飘扬。

时当冬候穷,开岁五日彊。蓬巷无与适,陟此琼台冈。

宾友既追随,儿童亦携将。攀跻得冢顶,徙倚聊彷徨。

俯视千里空,仰看万鹤翔。远迷乱峰翠,近失平林苍。

偃薄莹神骨,咀咽清肝肠。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

古人不可见,来者谁能量。且复记兹日,他年亦难忘。

梅花两绝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幽壑潺湲小水通,茅茨烟雨竹篱空。梅花乱发篱边树,似倚寒枝恨朔风。

赤冈头望远山作

宋代 朱熹

晓起清江弄小舟,晚风吹过赤冈头。远峰自作脩眉敛,万里那知客子愁。

夜宿洪亭长家

宋代 朱熹

才到秋来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二

宋代 朱熹

竹舆傲兀听呕哑,合眼归心已到家。游子上堂慈母笑,岂知行李尚天涯。

寄云谷瑞泉庵主

宋代 朱熹

忆昔诛茅日,山房我自名。风埃犹俗累,烟雨负岩耕。

多谢空门侣,能同物外情。肯来分半壑,聊尔度平生。

少待清秋日,闲寻远岳盟。不知谁是客,一笑绝尘缨。

代胜私下一转语

宋代 朱熹

碓下泉鸣溜决渠,屋头桑树绿扶疏。朱虚正自知田事,马服何妨读父书。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二

宋代 朱熹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

谓有知有迹,谓无复何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

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旷然远莫禦,惕若初不烦。

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涓涓始欲达,已被黄流吞。

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勉哉共无斁,此语期相敦。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