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

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

宋代 朱熹

北风日日霾江村,归梦正尔劳营魂。忽闻梅蕊腊前破,楚客不爱兰佩昏。

寻幽旧识此堂古,曳杖偶集僧家园。岚阴春物未全到,邂逅只有南枝温。

冷光自照眼色界,云艳未怯扶桑暾。

遥知云台溪上路,玉树十里藏山门。自怜尘羁不得去,坐想佳处知难言。

但哦君诗慰岑寂,已似共倒花前樽。

诗人朱熹的古诗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绝顶

宋代 朱熹

当年赫曦台,移治在兹岭。寥廓无四邻,三光疑倒影。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克己工夫日用间,知君此意久晞颜。摛文妄意输朋益,何似书绅有订顽。

训蒙绝句 西铭

宋代 朱熹

人因形异种私根,不道其初同一源。直自源头明说下,尽将父母属乾坤。

三月晦日与诸兄为真率之约徘徊石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发一笑

宋代 朱熹

春服明朝换,晴川涨绿阴。追随皆胜侣,邂逅即初心。

社迹莓苔古,禅扉竹树深。移尊真惜日,毕景共披襟。

俭德遵贤范,哇词愧雅音。清和应更好,逸想寄云岑。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

宋代 朱熹

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

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

和喜雨二绝 其二

宋代 朱熹

黄昏一雨到天明,梦里丰年有颂声。起望平畴烟草绿,只今投笔事农耕。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韩无咎

宋代 朱熹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

忆昔韩令尹,青云乃心期。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

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

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

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

训蒙绝句 三省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曾子尚忧三者失,自言日致省身功。如何后学不深察,便欲传心一惟中。

梅花两绝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幽壑潺湲小水通,茅茨烟雨竹篱空。梅花乱发篱边树,似倚寒枝恨朔风。

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宋代 朱熹

老矣身如万斛舟,长风破浪若为收。江山若有逢迎意,到处何妨为少留。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一

宋代 朱熹

吾闻包牺氏,爰初辟乾坤。乾行配天德,坤布协地文。

仰观玄浑周,一息万里奔。俯察方仪静,隤然千古存。

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门。勤行当不息,敬守思弥敦。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

宋代 朱熹

拈椎竖拂事非真,用力端须日日新。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墨庄五咏 其五 君子亭

宋代 朱熹

倚杖临寒水,披襟立晚风。相逢数君子,为我说濂翁。

宿新喻驿夜闻风铎

宋代 朱熹

倦枕攲眠到五更,却嫌风铎久悲鸣。恍疑絺绤南邻夜,寒铁丁东客梦惊。

和林择之凤凰山韵

宋代 朱熹

木落髻鬟拥,湖平妆镜空。荒亡馀旧事,惨澹只悲风。

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诸君莫惆怅,吾道固当穷。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幽居四畔只空林,啼鸟落花春意深。独宿尘龛无梦寐,五更山月照寒衾。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十

宋代 朱熹

北度石塘桥,西访濂溪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

竦瞻德容睟,跪荐寒流碧。幸矣有斯人,浑沦再开辟。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 归宗寺

宋代 朱熹

金轮紫霄上,宝界鸾溪边。往昔王内史,愿香有馀烟。

千年今一归,景物还依然。涧水既荡潏,山花亦清妍。

不辞原隰劳,乐此宾从贤。访古共纡郁,劳农独勤拳。

怜我乖胜践,裂笺寄真诠。逃禅公勿遽,且毕区中缘。

同林择之范伯崇归自湖南袁州道中多奇峰秀木怪石清泉请人赋一篇

宋代 朱熹

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攒峦不可数,峭绝谁能攀。

上有青葱木,下有清泠湾。更怜湾头石,一一神所剜。

众目共遗弃,千秋保坚顽。我独抱孤赏,喟然起长叹。

游芦峰分韵得尽字

宋代 朱熹

芦山一何高,上上不可尽。我行独忘疲,泉石有招引。

须臾出蒙密,矫首眺无畛。已谓极峥嵘,仰视犹隐嶙。

新斋小休憩,馀力更勉黾。东峰切霄汉,首夏正凄紧。

杖策同攀跻,极目散幽窘。万里俯连环,千里瞰孤隼。

因知平生怀,未与尘虑泯。归涂采薇蕨,晚饷杂蔬笋。

笑谓同来人,此愿天所允。独往会淹留,寒栖甘菌蠢。

山阿子慕予,无忧勒回轸。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