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二首 其二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不作看山想,秋云时往还。

诗人朱熹的古诗

拟古八首 其五

宋代 朱熹

郁郁涧底树,扬英秋草前。与君结欢爱,自比金石坚。

金石终不渝,欢爱终不疏。一夕远离别,悠悠在中途。

相思未云变,音容定何如。伤彼三春蕖,灼灼层华敷。

盛时不可留,恐逐严霜枯。夫君来何晚,贱妾长离居。

次秀野杂诗韵 栗熟

宋代 朱熹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训蒙绝句 居敬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大哉程子明居敬,千圣同符入德门。试把功夫横竖看,总来不出欲斯存。

夜雨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拟古八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离离原上树,戢戢涧中蒲。娟娟东家子,郁郁方幽居。

濯濯明月姿,靡靡朝华敷。昔为春兰芳,今为秋蘼芜。

寸心未销歇,托体思同车。

试院杂诗五首 其五

宋代 朱熹

艺苑门禁肃,长廊似僧居。偶来一散步,暂与尘网疏。

文字谢时辈,铨衡赖群儒。伊予独何者,偪仄心烦纡。

题君子亭

宋代 朱熹

清晨坐武观,凉风动高旌。凉弓一笑起,屈此四座英。

破的亦已屡,穿杨讵云精。军吏不敢贺,高鸟时相惊。

解韝脱决遂,缓带飘华缨。俯仰新亭幽,旷然尘虑清。

内正外自直,三揖奚所争。端居得深玩,君子非虚名。

九曲棹曲

宋代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曲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方舟越大江,凌风下飞阁。仙子去不还,苍屏倚寥廓。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宋代 朱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荣丑穷通祇偶然,未妨闲共耸吟肩。君能触处真齐物,我亦平生不怨天。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 ...

宋代 朱熹

翩然乘孤鹤,往至苍崖巅。上有桂树林,下有清泠渊。

洗心咏太素,汎景窥灵诠。栖身托岁暮,毕此岩中缘。

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

宋代 朱熹

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

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

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

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困学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傍人莫笑标题误,庸行庸言实未能。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门外槐花似欲黄,高堂应望促归装。个中自有超然处,肯学儿曹一例忙。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三

宋代 朱熹

颜生躬四勿,曾子日三省。中庸首谨独,衣锦思尚絅。

伟哉邹孟氏,雄辨极驰骋。操存一言要,为尔挈裘领。

丹青著明法,今古垂焕炳。何事千载馀,无人践斯境。

观林长仁书卷戏题问答 其一

宋代 朱熹

猿去山空鹤亦飞,柴门空掩钓鱼矶。门前树叶都黄了,何事幽人久不归。

云谷二十六咏 其四 云关

宋代 朱熹

白云去复还,黄尘到难入。只有涧水声,出关流更急。

拟古八首 其四

宋代 朱熹

佳月朗秋夜,蟋蟀鸣空堂。大火西北流,河汉未渠央。

野草不复滋,白露结为霜。梁燕起高飞,云雁亦南翔。

念我同心子,音形阻一方。不念执手欢,隔我如参商。

寓龙不为泽,画饼难充肠。金石徒自坚,虚名真可伤。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胡马无端莫四驰,汉家元有中兴期。旃裘喋血淮山寺,天命人心合自知。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