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到袁州二首 其二

到袁州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袁州刺史几何人,韩李流芳独未泯。道丧时危今日意,九原遗恨一时新。

诗人朱熹的古诗

江月图

宋代 朱熹

江空秋月明,夜久寒露滴。扁舟何处归,吟啸永佳夕。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千林无叶一川平,万壑琼瑶照夜明。未觉残梅飘落尽,祇愁羌管不成声。

训蒙绝句 事天

宋代 朱熹

皇天命理以为人,理有存亡系我心。存养上还天所赋,终身履薄以临深。

马上口占次敬夫韵

宋代 朱熹

几日城中歌酒昏,今朝匹马向烟村。迎人况有南山色,胜处何妨倒一尊。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共踏空林月,来寻野渡船。

醉醒非各趣,心迹两忘缘。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鬓边。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

宋代 朱熹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汎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曛欲醉,灵氛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住此中。

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城中望西山,拄颊空朝暮。不到列岫亭,讵知亲切处。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八 开先漱玉亭

宋代 朱熹

奇哉康山阳,双剑屹对起。上有横飞云,下有瀑布水。

崩腾复璀璨,佳丽更雄伟。势从三梁外,影落明湖里。

平生两仙句,咏叹深仰止。三年落星湾,怅望眼空眯。

今朝随杖屦,得此弄清泚。更诵玉虹篇,尘襟谅昭洗。

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

宋代 朱熹

梅花年后欲离披,恰是先生变食时。送与西楼一尊酒,诸君莫负可怜枝。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昆仑大无外,旁薄下深广。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皇牺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

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

招隐操 反招隐

宋代 朱熹

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我爱阴崖,寒泉夜淙。

竹柏含烟悄青葱。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

送汪大猷归里

宋代 朱熹

濯濯才华耀禁林,翩然忽起故园心。九天得请恩方重,一舸东归春未深。

照眼湖山非昨梦,及时诗酒合同襟。不应便作真狂客,讲殿行思听履音。

次韵择之听话

宋代 朱熹

语道深惭话一场,感君亲切为宣扬。更将充扩随钩索,意味从今积渐长。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八

宋代 朱熹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人言此处无佳景,只有石堂空翠寒。

秋月

宋代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登福山远眺

宋代 朱熹

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闽山。皎日中天揭,浮云也有闲。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窥临事若何,请从圆通说。逶迤山门路,悄茜踪篁列。

溪仍侯家名,屋是孱王设。何救黍离歌,喟焉伤覆辙。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偶随云去伴云归,笑指清都在翠微。为我中间留一榻,他年去著薜萝衣。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四

宋代 朱熹

十年灯火与君同,谁道年来西复东。不学世情云雨手,从教人事马牛风。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宋代 朱熹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风拂面凉。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