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训蒙绝句 其三

训蒙绝句 其三

宋代 朱熹

圣心端似涉修蹊,俛首无言但疾驰。学者须常存此意,自能遏绝为人私。

诗人朱熹的古诗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五

宋代 朱熹

汉节荧煌直北驰,皇家卜世万年期。东京盛德符高祖,说与中原父老知。

渡兴乐江望祝融次择之韵

宋代 朱熹

江头晓渡野云遮,惆望山岐映暮霞。人值风波几千里,济川舟楫我侬誇。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 ...

宋代 朱熹

空山后夜子规号,斗转星移月尚高。梦里不知归未得,已驱黄犊度寒皋。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三

宋代 朱熹

勋业今从镜里休,箧中空有敝貂裘。死灰那复飞扬意,惠许深惭不易酬。

芹溪九曲诗 其八

宋代 朱熹

八曲砚峰倚碧虚,泉流瀑布世间无。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

训蒙绝句 辞达而已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方识圣门辞达旨,作文之法在其中。但将正意由辞出,此外徒劳苦用功。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宋代 朱熹

高人山水心,结习自无始。五亩江上园,清阴遍桃李。

一堂聊自娱,三径亦可喜。试问避俗翁,何如尊贤里。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二 温汤

宋代 朱熹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次秀野杂诗韵 其四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宋代 朱熹

个中有味要君参,螫吻舂喉久不甘。珍重人心亦如此,莫将寒苦换春酣。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三

宋代 朱熹

夜宿林冈月满川,归期屈指正茫然。也知地脉无赢缩,只把阴晴更问天。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八 倦游

宋代 朱熹

故人千里别,约我仍丹丘。云何一解散,书到令人愁。

此山岂不幽,何必赋远游。

宿石岊馆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春江日东注,我行溯其波。扬帆指西澨,两岸青山多。

青山自逶迤,飞石空嵯峨。绿树生其间,幽鸟鸣相和。

搴篷骋遐眺,击楫成幽歌。独语无与晤,兹怀竟如何。

择之所和生字韵语极警切次韵谢之兼呈伯崇

宋代 朱熹

不是讥诃语太轻,题诗只要警流情。烦君属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

自东湖至列岫得二小诗 其二

宋代 朱熹

昨日来时万里阴,长江雪后玉千岑。苍茫不尽登临意,重对晴天豁晚襟。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一

宋代 朱熹

贪生莝豆不知羞,腼面重来蹑俊游。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门外槐花似欲黄,高堂应望促归装。个中自有超然处,肯学儿曹一例忙。

题谢少卿药园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小儒忝师训,迷谬失其方。一为狂瘖病,望道空茫茫。

颇闻东山园,芝朮缘高冈。瘖聋百不治,效在一探囊。

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复用前韵敬别机仲

宋代 朱熹

君家道素几叶传,只今用舍悬诸天。屹然砥柱战河曲,肯似落叶随风旋。

奋髯忽作猬毛磔,浩气勃若霄中烟。隐忧尚喜遗直在,壮烈未许前人专。

武夷连日听奇语,令我两腋风泠然。初如茫茫出太极,稍似冉冉随群仙。

安能局促夜起舞,下与祖逖争雄鞭。终怜贤屈惜往日,亦念圣孔悲徂川。

愿君尽此一杯酒,预浇舌本如悬泉。沃心泽物吾有望,勒移忍继钟山篇。

下元节假行视陂塘因与宾友挈儿甥出郭登山归赋二诗示子直春卿及折 ...

宋代 朱熹

庐阜东北际,岧峣五峰尊。中岩穹林绕,青天白云屯。

郡阁有佳眺,徙倚空朝昏。今晨幸休暇,发轫北郭门。

牵萝出林端,蹑屐跻云根。高寻却深宦,小憩欣潺湲。

古殿宿寒霭,新甍丽朝暾。扶藜陟东冈,夙昔规曾轩。

却倚千寻峭,前窥百泉奔。长风卷浮埃,江湖渺相吞。

结架虽未谐,雄瑰已难论。同来俱胜流,晤语仍王孙。

已践支许诺,不惭夙尚魂。赋诗纪兹日,岁晚期相敦。

用前韵答林史君

宋代 朱熹

十年剧倾驰,此日际风度。胡然龚黄最,未接夔龙步。

诗成肯遽休,客醉那得去。却恐驿书来,湖山适成趣。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