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武夷七咏 其二 洞天

武夷七咏 其二 洞天

宋代 朱熹

绝壁上千寻,隐约岩栖处。笙鹤去不还,人间自今古。

诗人朱熹的古诗

宿黄沙以山如翠浪涌分韵赋诗得如字

宋代 朱熹

日中秣吾马,日暮膏吾车。崎岖涉南岭,浩荡凌八岖。

夜雨岖峰前,朝登碧琳瓀。苍茫永啸罢,翕忽清景徂。

去此二三子,我行将焉如。崔嵬正丘垤,万里思南图。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宋代 朱熹

任从耳畔妍声过,特地胸中顺气萌。个里讵容思勉得,羡君一跃了平生。

寄谢刘彦集菖蒲之贶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君家兰杜久萋萋,近养菖蒲绿未齐。乞与幽人伴岑寂,小窗风露日低迷。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二

宋代 朱熹

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故山只在白云间,望极云深不知处。

不如归去不如归,千仞冈头一振衣。

满江红·秀野诗翁

宋代 朱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南安道中

宋代 朱熹

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高蝉多远韵,茂树有馀阴。

烟火居民少,荒蹊草露侵。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宋代 朱熹

向来结友寻名山,下穷绝壑高危颠。胡为一旦堕尘网,五老在望心茫然。

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清游带雨想幽绝,妙处只恐诗中传。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宋代 朱熹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添偏向桂招游。

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所惭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训蒙绝句 为己为人

宋代 朱熹

药病须还考自知,和根新断为人机。心随身上门常闭,课罢苔封候夕晖。

芹溪九曲诗 其二

宋代 朱熹

二曲溪边万木林,水环竹石四时清。渔歌棹入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雨歇林气爽,月华湛遥晖。斋居玩物变,廓落沧洲期。

焚香散碧虚,抚节陈清诗。抗志属云端,非君谅谁知。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巾屦翛然一钵囊,何妨且住赞公房。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朝晴遣我看芗林,顷刻浮云万里阴。拂袖凌风三十里,依然寒日照长吟。

隆冈书院四景诗 其四

宋代 朱熹

土筑低墙草结庵,寻常爱客伴清谈。地炉有火汤初沸,布被无寒梦亦酣。

风卷翠松鸣晚笛,雪飘疏竹响春蚕。闭门不管荣枯事,坐傍梅花读二南。

伏承子直都督侍郎临饯远郊仍邀严州郎中及诸名胜相与燕集分韵赋诗 ...

宋代 朱熹

芳岁倏云晏,故山风雪时。胡为在中路,复此行迟迟。

为有贤主人,爱客情依依。昨夕西门道,终宴不能辞。

今朝复何朝,祖帐遥相追。宾从俱俊贤,车马有光辉。

敞扉得华观,俯槛临清池。南州淑气多,荡节佳景随。

雪树虽改色,青山正含姿。开樽酌春醪,授简哦新诗。

但觉四坐欢,不知寸晷移。流云暗寒空,苍烟染人衣。

相看暮色至,我去公当归。别袖不忍分,扣扣陈苦词。

愿公崇令德,慰我渴与饥。

过高台携信老诗集夜读上封方丈次敬夫韵

宋代 朱熹

十年闻说信无言,草草相逢又黯然。借得新诗连夜读,要从苦淡识清妍。

奉同黄子厚赋白芙蓉呈刘彦集平父

宋代 朱熹

湛湛曲池水,晓含风露清。田田绿罗盖,粲粲白玉英。

澹然绝世姿,不与秾艳并。俯鉴冰雪影,讵怀儿女情。

山中徒淹留,堂下空目成。独有忘机客,相看两无营。

训蒙绝句 命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妙合之机不暂停,自然气化与流形。

原于妙合名为命,即此而思得性灵。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二 值风

宋代 朱熹

山下风吹衣,山上风拔木。茅茨何足保,瀛海虑翻覆。

永念执鬯人,无心还自恧。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