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阴霭除已尽,山深夜还冷。独卧一斋空,不眠思耿耿。
闲来生道心,妄遣慕真境。稽首仰高灵,尘缘誓当屏。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
清朝荐疏盘,乳钵有真味。不用精琼糜,无劳烂羊胃。
醉下祝融峰作
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
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一
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签满架垂。更得南湖亲嘱付,归来端的有馀师。
试院杂诗五首 其四
长廊一游步,爱此方塘净。急雨散遥空,圆文满幽镜。
阶空绿苔长,院僻寒飙劲。长啸不逢人,超摇得真性。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白玉堂前树,风清月影残。无情三弄笛,遥夜不胜寒。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四 栖贤院三峡桥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训蒙绝句 克己二首 其一
本体原来只是公,自将私意混其中。虽颜造圣无他事,惟在能加克己功。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门前车马客,无非朝大夫。问公独何事,中岁遽此图。
长安二三公,发白形枯臞。隐忧念名节,亦有此乐无。
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二首 其二
执我仇仇讵我知,谩将行止验天机。猿悲鹤怨因何事,祇恐先生袖手归。
方广奉怀定叟
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赠傅得一
到处逢人说傅颠,相看知是几生前。直携北斗倾天汉,去年龙宫第二仙。
拟古八首 其三
上山采薇蕨,侧径多幽兰。采之不盈握,欲寄道里艰。
沈忧念故人,长夜何漫漫。芳馨坐销歇,徘徊以悲叹。
崖边积雪取食甚清次敬夫韵
落叶疏林射日光,谁分残雪许同尝。平生愿学程夫子,恍忆当年洗俗肠。
北双剑峰
双剑名峰也逼真,品题拍拍满怀春。铅刀自别干将利,折槛应须表直臣。
次彭应之餐雪韵
雪水瀹清茗,自谓绝世清。终然犯烟火,况复劳煎烹。
岂如午霁馀,探此竹外楹。柘浆发甘和,宝盌凝寒晶。
心胸既清凉,齿颊亦锵鸣。吞腥期永谢,饮玉希长生。
训蒙绝句 刍养悦口
食中有味知斯悦,知是能加咀嚼功。行处心安思处得,馀甘常溢齿牙中。
训蒙绝句 西铭
人因形异种私根,不道其初同一源。直自源头明说下,尽将父母属乾坤。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清秋气萧瑟,遥夜水崩奔。自了岩中趣,无人可共论。
吴山高
行尽吴山过越山,白云犹是几重关。若寻汗漫相期处,更在孤鸿灭没间。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家山堂晚照效辋川体作二首 其二
训蒙绝句 居敬二首 其一
步虚词二首 其一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八
秋怀二首 其一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九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一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七
邵武道中
次刘彦集木犀韵三首 其一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五 劳农
杉木长涧四首 其二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六 月台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三
次林扩之开善避暑韵二首 其二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七
三月晦日与诸兄为真率之约徘徊石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发一笑
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一
复斋偶题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五
至凤凰山再作
行视武夷精舍作
武夷精舍杂咏 晚对亭
训蒙绝句 一贯
霜月次择之韵
训蒙绝句 事天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醉作三首
训蒙绝句 莫我知也夫三首
释奠斋居
怀友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一 药圃
山寺逢僧谈命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八 海棠屏
长溪林一鹗秀才有落发之愿示及诸贤诗卷因题其后二首 其二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五
拟古八首 其六
训蒙绝句 卓尔
温泉
次韵择之润陂有作
训蒙绝句 下学上达
题囊山寺
莲花峰次敬夫韵
谢张彦辅留别之作
寄江文卿刘叔通 其一
方广版屋
困学二首 其二
次韵陈休斋怀古堂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六 休庵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二
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 其二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山馆观海棠作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