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金武祥
折赠寒枝气味亲,江城犹幸接芳邻。君山消息凭君问,劫后能苏几树春。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 其二
健笔能将万象包,漫劳酬韵费推敲。闻名久已钦诗伯,述祖何期本世交。
飞将文坛真大树,程材艺苑重前茅。匆匆指日归桡放,回首园林肯暂抛。
征程杂咏三首 其三
浅滩碎石比琼琚,五色成纹画不如。拾向瓷盂作清供,为他养个小游鱼。
喜晤周钧甫
忆从往岁别乡关,何幸重逢客关间。阅历又添新著作,风尘未改旧容颜。
奇才磊落凭谁拔,傲骨崚嶒肯自孱。握手祇宜同一醉,茫茫且莫话时艰。
清晓望小姑山在烟云杳蔼间
山色船头辨有无,一峰隐秀不嫌孤。晓江揩得明如镜,雾鬓云鬟看小姑。
探梅归途偕施立之
夙有寻花约,探梅到水滨。正逢开一树,不速到三人。
老干初霏雪,归途共带春。几枝分赠去,好与结芳邻。
湘河舟次
七泽三湘地,扁舟又此过。风尘频跋涉,岁月易消磨。
独客怜吴语,閒吟入楚歌。汀洲有兰芷,采采意如何。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四
琴床石磴漫留题,小叠峰峦不厌低。更向苏翁亭上望,绿阴穿过一条堤。
茗溪雨雪归途口占
踏碎琼瑶兴未孤,连天风雪认归途。入门笑指梅花说,忍听寒宵伴鹤雏。
遍游桂林山岩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五
宿雨初收似镜平,楼台高下夕阳明。谁家池馆逮相望,长笛参差弄晚晴。
泛舟至泳鲤桥
红树青山外,斜阳好放舟。风多帆力健,潮定橹声柔。
蓼折曾扶蟹,蘋开为泛鸥。数家临水处,椓杙任淹留。
舟至嘉兴界道梗不前二首 其一
只身转徙乱离间,中道徘徊涕自潸。阮籍穷途惟痛哭,杜陵閒道望生还。
泽嗷鸿雁情谁恤,藩触羝羊遇更艰。翻悔当时轻作别,不应撇手去乡关。
王雪香明经于庚申秋与余同避乱于松江之漕泾维时雪香挈眷侨居余仓 ...
十二年前事,相逢值乱离。携家君且住,航海我何之。
幸有生还日,何期再见时。沧桑一枨触,情话不胜悲。
娄妃墓三首 其三
逆流漫说葬江波,更比湘灵饮恨多。野老犹传亡国怨,插秧时节唱秧歌。
又题寒林访友册页
策杖来寻隐士居,烟林一带画萧疏。过桥遥指秋声馆,好听欧阳夜读书。
题李秀峰匡山读书图二首 其一
千岩万壑百重泉,坐对匡庐手一编。遥指孤亭山翠里,抱琴应向此中眠。
秋试报罢久滞里门感赋二首 其二
百年身世望漫漫,乱后还乡亦大难。偏到穷途增客感,漫从远道博亲欢。
自怜去住无长策,久阅炎凉转达观。闻说终南多捷径,问君投笔可能安。
长箄泊舟晚眺
白云如带束山腰,暮色苍然景寂寥。庙破枯藤盘作瓦,岸颓僵柳卧成桥。
林间斗鹊每双堕,波面游鱼时一跳。长短堤边聊系缆,可堪落木正萧萧。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一
岂有登高作赋才,论文且喜共衔杯。雁声忽报秋将老,鸿爪曾留客再来。
千里相逢萍水合,重阳又见菊花开。新交旧主殷勤甚,送抱推襟日几回。
将旋莲厅留别张小琴
何幸风规接老成,五旬重聚倍成倾。人能孝友多真性,诗到和平是正声。
已向词章投臭味,更从道义见交情。不堪同是离家客,临别殷勤百感生。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郡城归舟听雨
王萼楼司马家棣邀同人春游作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六
瀛石观察用捲帘体次韵索和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四
庄明府耀采厚威政绩诗为陈柏堂孝廉许吉庭司马作三首 其三
自吉安至赣州计程五百里篷窗无事偶有所得辄韵之成四绝句 其四
娄妃墓三首 其二
里门杂感三首 其一
镇江舟次
章门喜晤孙子成明经缙二首 其二
白堡小泊
赠朱意如
游从姑山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 其一
途中杂咏四首 其二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一
砚孙从兄殁于襄阳诗以寄挽七首 其四
夜生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二
挽吴樵孙 其二
送别钱榆庵二首 其二
送夏威如明经回江阴并赠折枝梅花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 其一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五
途中杂咏四首 其一
征程杂咏三首 其二
连日雨行口占
戊辰春仲将赴长沙省亲绕道至吉安阅府试卷感赋二律 其一
虔州即事四首 其四
试院杂咏七首 其七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三
抵会昌呈外舅素庵先生
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 其二
晓过峡江县
吴城大风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四
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云麓宫题壁
送蒋醉园返南昌
题李秀峰匡山读书图二首 其二
春日舟行三首 其一
重九日偕同人登雨花台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三
扬州即事四首 其一
昌山晚泊
庄明府耀采厚威政绩诗为陈柏堂孝廉许吉庭司马作三首 其一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三
张少槎明经
砚孙从兄殁于襄阳诗以寄挽七首 其六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四
戊辰春仲将赴长沙省亲绕道至吉安阅府试卷感赋二律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