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一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岂有登高作赋才,论文且喜共衔杯。雁声忽报秋将老,鸿爪曾留客再来。

千里相逢萍水合,重阳又见菊花开。新交旧主殷勤甚,送抱推襟日几回。

诗人金武祥的古诗

虔州赠俞芝恬大令敦培

清代 金武祥

曾与寒梅共结盟,十年重聚倍心倾。才人旧按红牙拍,倦客新怜白发生。

南国棠甘闻卧辙,北堂萱茂快称觥。双江水碧崆山翠,照向恬园分外清。

袁州道中

清代 金武祥

参差渔笛隔江闻,西崦苍茫日又曛。乱石横滩山过脉,孤根拔地树盘筋。

水牛带犊浮溪涨,野鸟呼群渡岭云。最喜停桡香扑鼻,岩花相对落纷纷。

游从姑山

清代 金武祥

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

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

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

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

遍游桂林山岩

清代 金武祥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古藤十丈落阴凉,踏遍芒鞋引兴长。行到桥边还小立,夕阳两岸听鸣榔。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三

清代 金武祥

凭栏四望极空冥,何处钟鱼最动听。只隔红桥波一曲,阿谁渡到水心亭。

抵章门即事

清代 金武祥

归来聊共赋閒居,翻悔当时作居疏。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节义文章夙所崇,此邦教泽溯流风。秋声谁赋欧阳子,正气犹存信国公。

赖有汝南精月旦,定知冀北快群空。丹黄偶暇挥吟笔,馀勇争誇矍铄翁。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四

清代 金武祥

前游曾未半年违,忽已萧条封夕晖。绝似鹤归千岁后,人民城郭总依稀。

途中杂咏四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连朝疑向画图行,极目云山人几程。最爱新晴滩涨急,绿杨阴里水车声。

风顺口占

清代 金武祥

扁舟如叶剪江行,我与湖山大有情。更喜一番风顺处,小姑迎罢大姑迎。

戊辰春仲将赴长沙省亲绕道至吉安阅府试卷感赋二律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可笑萍踪不自由,半途鸿雪又勾留。关心樽酒怀前度,满眼云山感旧游。

差喜三湘原接壤,不妨两月暂停舟。此邦文物从头数,六一休风尚在不?

登北固山游甘露寺

清代 金武祥

危峰独立迥淩虚,万里苍茫眼界舒。第一江山推北固,千秋形势壮南徐。

孤亭直欲超云表,铁塔犹存历劫馀。说到沧桑增感慨,寺门凭眺意何如。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天涯频叹转蓬身,小聚匆匆记早春。相忆曾劳鱼递訉,重逢却值雁来宾。

何期两度同游迹,应是三生有宿因。难得忘年交谊笃,只愁欲别又逡巡。

送别钱榆庵二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凛凛岁云暮,嗟君何所之。不谐惟世俗,难卖是呆痴。

棋换频翻局,囊空只贮诗。湛卢常拂拭,飞跃会来时。

云麓宫题壁

清代 金武祥

闻道山僧宿翠微,径来绝顶款岩扉。白云满地客何处,啼鸟数声花乱飞。

万木萧森生远籁,一龛寂静悟禅机。寻松问石频閒憩,不觉前峰已夕晖。

春日舟行三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游览何嫌荡桨迟,沿溪一任野航移。短篷忽觉微阴覆,知是红桥乍过时。

王萼楼司马家棣邀同人春游作

清代 金武祥

揽胜寻幽逸兴添,偏隅景物亦何嫌。使君为政原多暇,奇境能游任久淹。

杨柳一溪春涨腻,菜花十里午风甜。韶光易暮休轻掷,此日何期四美兼。

板子矶怀古

清代 金武祥

叹息前朝事,扁舟又此过。强藩将问鼎,同室竟操戈。

天子徵歌急,权奸窃柄多。矶边怀古意,呜咽付江波。

漫孤山

清代 金武祥

九派来浔阳,巨漫汇吴楚。屹然漫孤山,中流作砥柱。

陡峭绝倚傍,矗立峙今古。玲珑一峰秀,烟云互吞吐。

何年祀仙姝,凿翠辟殿宇。旁有彭郎矶,附会资谐语。

一棹溯空江,迷离值微雨。篷窗纵遐瞩,兹山快先睹。

风利不得泊,登山兴偏阻。扁舟东下时,斯游会当补。

金武祥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