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金武祥
层峦叠嶂水回环,鱼鸟亲人意自閒。白雨横飞泉出峡,赤霞高拥火烧山。
松林阴翳二三里,茆屋欹斜一两间。剧爱倪黄留画本,船头看到夕阳殷。
风顺口占
扁舟如叶剪江行,我与湖山大有情。更喜一番风顺处,小姑迎罢大姑迎。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六代江山一寓公,幸从座上挹公风。官曾杭帅同坡老,家近滁州号醉翁。
入寺旃檀参密谛,盈堤新柳护芳丛。年来添得吟怀健,萸菊光阴兴转融。
吴城大风
颠风断渡各停舟,我独来风快壮游。挂起蒲帆才一幅,浪花飞雨溅船头。
抵章门即事
归来聊共赋閒居,翻悔当时作居疏。
舟至嘉兴界道梗不前二首 其一
只身转徙乱离间,中道徘徊涕自潸。阮籍穷途惟痛哭,杜陵閒道望生还。
泽嗷鸿雁情谁恤,藩触羝羊遇更艰。翻悔当时轻作别,不应撇手去乡关。
舟过鞋山数里忽南风大作回泊姑塘关
鹢首今真退,淹留又此关。水连天作岸,风激浪成山。
岛屿苍茫外,帆樯出没间。沙堤聊散步,羡煞白鸥閒。
途中杂咏四首 其一
连朝疑向画图行,极目云山人几程。最爱新晴滩涨急,绿杨阴里水车声。
夜生
光阴迅速暗中移,飒爽三秋景最宜。万籁共争风过处,众星俱让月来时。
吟诗还拟长城倚,纵酒何须大户辞。多少羁人在天末,塞鸿消息漫迟迟。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其二
山斗声名仰望尊,漫劳尘市枉高轩。簪缨敢诩全张旃,杞梓都归薛卞门。
四海衡交增感触,一编述祖托评论。无心喜傍閒云懒,山色清凉笑语温。
王萼楼司马家棣邀同人春游作
揽胜寻幽逸兴添,偏隅景物亦何嫌。使君为政原多暇,奇境能游任久淹。
杨柳一溪春涨腻,菜花十里午风甜。韶光易暮休轻掷,此日何期四美兼。
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
只有扬州路,梅花历劫存。当年动诗兴,此地伴忠魂。
世界冰霜老,风尘战伐昏。生前家国恨,过墓怕重论。
虔州即事四首 其二
形势从来说虎头,登临易动古今愁。卢谭霸业怀陈迹,闽粤岩畺控此州。
戡乱奇勋高一代,效忠大节并千秋。幸逢四海烽烟息,谁念遐方伏莽留。
新淦道中二首 其一
缓放征桡喜乍晴,归云断续午风轻。垂杨一路摇残滴,犹向低篷作雨声。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一
古藤十丈落阴凉,踏遍芒鞋引兴长。行到桥边还小立,夕阳两岸听鸣榔。
试院杂咏七首 其五
说鬼到夜分,空房客独宿。风动帘帷开,摇摇一灯绿。
春日舟行三首 其三
宿雨才收一镜平,绿杨两岸听啼莺。每经绝好溪山处,逢著渔舠使问名。
湘河舟次
七泽三湘地,扁舟又此过。风尘频跋涉,岁月易消磨。
独客怜吴语,閒吟入楚歌。汀洲有兰芷,采采意如何。
送夏威如明经回江阴并赠折枝梅花
折赠寒枝气味亲,江城犹幸接芳邻。君山消息凭君问,劫后能苏几树春。
送别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二首 其二
萍聚天涯好共敦,几回觞咏乐晨昏。莺花后日虚良会,鸿雪当年认旧痕。
此去奇文谁共赏,何时别绪更重论。怜他江畔春初柳,未放长条也断魂。
寄怀姚秋坪刺史
风流幸接令公香,画舫清尊乐未央。梅瘦菊肥桃李艳,与君十日费评量。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又题寒林访友册页
春日舟行三首 其二
大通镇
征程杂咏三首 其二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一
戊辰春仲将赴长沙省亲绕道至吉安阅府试卷感赋二律 其一
吴昔壬部郎
将旋莲厅留别张小琴
喜晤周钧甫
登石钟山游绀园
送别钱榆庵二首 其二
句容道中
偕周星堂明府游半山寺陟谢公墩
里门杂感三首 其一
王雪香明经于庚申秋与余同避乱于松江之漕泾维时雪香挈眷侨居余仓 ...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三
试院杂咏七首 其三
秋试报罢久滞里门感赋二首 其二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 其一
九龙十八滩石城险道也归舟过此其险有突过赣州十八滩者为赋七古一 ...
长箄泊舟晚眺
扬州即事四首 其二
春日舟行三首 其一
静山观察嘱题耕读图册页三首 其二
瀛石观察用捲帘体次韵索和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四
袁州道中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一
镇江舟次
挽吴樵孙 其二
题白门新柳补记
新喻道中
娄妃墓三首 其二
清晓望小姑山在烟云杳蔼间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四
途中杂咏四首 其二
途中久雨遣闷
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更番治具招集鸿雪轩亦岁暮一乐也席上口占
春日初霁偕同人至浮梁县城得三绝句 其三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 其二
赠朱意如
新淦道中二首 其二
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 其一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 其二
娄妃墓三首 其一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四
试院杂咏七首 其一
送蒋醉园返南昌
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 其二
自吉安至赣州计程五百里篷窗无事偶有所得辄韵之成四绝句 其一
试院杂咏七首 其四
登天门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