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四 水西桥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四 水西桥

宋代 孔平仲

景物此清淡,幽亭独细论。恐人容易过,常锁水西门。

诗人孔平仲的古诗

述鸥

宋代 孔平仲

水滨老父忘机关,醉眠古石红蕖间。绿波荡漾意不动,白云往来心与閒。

有鸥素熟翁如此,命侣呼俦就翁喜。相亲饮啄少畏避,自浮自沉不惊起。

渔人窥之即谋取,手携罗罔来翁所。群鸥瞥见皆远逝,千里翩翩一回顾。

鸥不薄翁翁勿疑,避祸未萌真见机。渔人罗罔不在侧,敢辞旦夕从翁嬉。

造王馆

宋代 孔平仲

濯濯春容在柳梢,野梅相压吐梢苞。日边明晦云无定,雨后寒暄气欲交。

抱蕊悬虫犹带茧,衔枝飞鸟已营巢。高怀不爱三公府,白水青山满近郊。

登资圣阁

宋代 孔平仲

平时尝仰望,今日一登临。海岱封疆小,乾坤气象深。

废城增古意,叠嶂起诗心。远目方驰骋,春云还自阴。

宵兴

宋代 孔平仲

宵兴视星斗,侧身坐长叹。秋风身已至,万木鸣珊珊。

垂髫初执卷,结发乃弹冠。功名当及时,一失何由还。

丈夫惜少壮,日月如走丸。念躬累尚寡,筋力无所难。

白首佩黄金,意气亦已阑。所以飞腾心,顾盼生羽翰。

诗人咏嵩高,不尔歌考槃。胡为两未决,碌碌守一官。

呈王子高殿丞

宋代 孔平仲

天上人间事不同,相思何日却相逢。芙蓉城在蓬莱外,海阔波深千万重。

收家书

宋代 孔平仲

早承会稽信,晚接清江使。两地千里馀,尺书同日至。

既知骨肉安,复得邻里事。丁宁问儿女,委琐及奴婢。

开包视封题,亲故各有寄。牛狸与黄雀,路远不易致。

东人罕曾识,专享无所遗。岂徒抵万金,鼓腹快异味。

选官图口号

宋代 孔平仲

环合官图展,观呼象子圆。飞腾随八赤,摧折在双玄。

已贵翻投裔,将薨却上天。须臾文换武,俄顷后驰先。

错杂贤愚品,偏颇造化权。望移情欲脱,患失胆俱悬。

愠色观三已,豪心待九迁。宁知即罢局,荣辱两茫然。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九 百花台

宋代 孔平仲

南瞻复北顾,春水绿漫漫。此地寻花柳,全胜别处看。

题女娲山女娲庙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揽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浮岚长作雨,冷气不知春。

少见宽平野,多逢腋肿民。欲知来处远,巫峡是西邻。

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宋代 孔平仲

绮罗敷色新出机,嵩洛神秀钟妙词。关西子弟多习武,博学能文君最奇。

目中无双成器早,少小玉立谁瑕疵。天王母后亲选擢,抱道韫德将发施。

朝中议论太真朴,湖南威凤翅小垂。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

芰荷堆绿珠露冷,兰杜秋香风正吹。征鸿南飞燕北去,晚去潇湘君未归。

十画农谣一首

宋代 孔平仲

春雨津浃洽,秋苗香苾芬。京坻看便是,完固促修囷。

寄王达夫高密令

宋代 孔平仲

高城已吹角,月暗星河落。与子语不休,青灯同寂寞。

平明车马去匆匆,一饭相邀不得同。交情世契两皆厚,东望白云千万重。

池上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汲水添池池已深,小鱼无数乱浮沉。绿萍荷叶皆凉冷,更有庭柯百尺阴。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宋代 孔平仲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美食,
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日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对菊有怀郎祖仁

宋代 孔平仲

庭下金铃菊,花开已十分。多情能惠我,对景独思君。

秀色三秋好,清香一室闻。扁舟今夜雨,何处宿江云。

访道济

宋代 孔平仲

出门已晚鼓,访客傍西城。无事诗书局,相过僚友情。

风来稍尘暗,日落更寒生。归路逢灯火,喧喧马屡惊。

寄常父二首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不得家书又几朝,思亲梦断不堪招。欲归每恨川途远,久客空惊岁月消。

雪意尚浓云黯淡,角声吹绝晚萧条。相看惟有兄相近,回首时能慰寂寥。

晚凉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晚凉睡觉坐前轩,悄寂无人共语言。近见南山片云起,满塘荷叶雨声喧。

双门

宋代 孔平仲

崔嵬城阙倚云端,万里天风襟袖间。更有清凉无限意,坐看飞雨出南山。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六 竹斋

宋代 孔平仲

淅淅风敲韵,亭亭日转阴。公应喜来此,相得岁寒心。

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4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