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温日观蒲萄 其二

题温日观蒲萄 其二

明代 蓝智

开士名流温日观,最能泼墨作蒲萄。君家此本何年物,仿佛前人笔格高。

诗人蓝智的古诗

废井

明代 蓝智

灵源泄阴岑,古甃涵清樾。波涛逗海眼,疏凿当山骨。

阴凝龙蛇气,冷浸鼋鼍窟。馀润滋稻粱,清凉飒毛发。

岂知陵谷移,泉源有壅遏。非无涓滴流,竟为沙泥汨。

莓苔空青青,蛙黾日相聒。辘轳卧枯桐,回首肠内热。

况当朱鸟中,炎风驱旱魃。我圃就焦枯,嘉蔬几生活。

凭轩望云南,神物竟寥阔。安得神禹功,于焉引溟渤。

当令颠崖人,自此无饥渴。

题道山初

明代 蓝智

江国凉风白雁初,道山秋色野初虚。天连海水蓬莱近,霜落汀洲橘柚疏。

北望每怀王粲赋,南游空上贾生书。四郊但愿休戎马,独客何妨老钓鱼。

小轩得白石玉雪不足喻置之竹泉石间大可人意也因邀云松同赋

明代 蓝智

拾得他山玉一团,光华偏映读书轩。乍惊残雪留花砌,久讶明星浸石盆。

何处琢来秋水骨,半空吹落白云根。诗癯自拟连城价,不共歌牛月夜村。

寄铅山詹九夫二首 其一

明代 蓝智

闻君尚衰绖,一榻卧云萝。客路音书少,秋山涕泪多。

湖波涵白鸟,峰影倒青荷。落日门生散,空斋咏蓼莪。

题涂节妇卷

明代 蓝智

守节艰难日,遗孤抚育时。山河存信誓,风雨护倾危。

遐寿宜重庆,佳名已远知。他年贞淑传,乡国有馀师。

题苍雪轩

明代 蓝智

脩竹生夜凉,华轩淡秋色。露华洗苍翠,冰影含清白。

恍然天地空,似与琼楼通。群仙列翠葆,六花散天风。

爽气集庭皋,寒声动林杪。龙吟瑶水暮,凤舞霜台晓。

点点苍梧云,萧萧嶰谷春。聊歌郢中曲,赠尔淇澳人。

宿开建江上怀闽中故人

明代 蓝智

东风袅袅泛鸥波,倚棹汀洲近薜萝。
江上流莺疏雨歇,天涯芳草落花多。
暮云尚隔苍梧野,秋兴空怀《白苎歌》。
离别不堪频怅望,美人南国意如何。

雨中喜刘俊民孔克逊相过

明代 蓝智

茅檐高卧养微疴,远辱将军并辔过。山色更兼微雨好,莺声偏傍落花多。

惭无鸡黍频供给,喜有渔梁共啸歌。孔氏诸孙尤好学,古书蝌蚪近如何。

正月二日答诸公见赠之作

明代 蓝智

雨馀草色映江沙,又见新年换物华。万里东风怀棣萼,一杯香露醉桃花。

丹崖旧种神仙药,碧海虚随奉使槎。自愧题诗劳弱翰,故人相对在天涯。

重柬云松 其二

明代 蓝智

一日三秋意,诗人入咏歌。五伦兴教化,六义自研摩。

僻巷非当路,閒门自养疴。梦回风竹动,疑是佩声过。

蓝涧草堂

明代 蓝智

橘井云山北,茅斋涧水西。
听猿秋树近,扪虱夕阳低。
樵子知愚谷,田翁伴醉泥。
兴来时得句,自向竹间题。

早春寄同志

明代 蓝智

别离凡几日,江海又生春。同是飘零客,都非少壮人。

青灯偏感旧,白发渐添新。归梦南山下,犹疑洽隐沦。

湘阴舜妃庙

明代 蓝智

虞帝南巡日,英皇北望时。翠华春不返,碧草暮相思。

万里重湖水,空山二女祠。沉珠真自惜,埋玉竟谁知。

斑竹留双泪,苍梧隔九疑。天涯龙驭远,镜里凤情悲。

巫雨凄残梦,湘云蔼暝姿。渚芳迎杂佩,波影动灵旗。

惨淡思韶舞,凄凉咏楚辞。空馀清夜瑟,幽怨托哀丝。

雨中怀李孟和

明代 蓝智

热病数日不能起,凉天一蝉徒自悲。无衣但恐霜雪盛,有酒不忧筋力衰。

绿苔晚雨荒书屋,黄叶秋风动鬓丝。颇讶故人音问绝,经句不见李陵诗。

寄程伯莱教授

明代 蓝智

广文家在大江东,官冷时时叹转蓬。读易夜分松寺月,鸣琴春度杏坛风。

久知杜甫诗徒苦,应笑扬雄赋未工。翰墨交游今绝少,一生襟抱几人同。

寄镏典签 其一

明代 蓝智

武夷山水净无尘,数亩林塘卜尘新。溪上浣花逢杜甫,洞中采药忆刘晨。

兰苕翡翠沧波晚,芝草琅玕碧涧春。风雨兼句妨载酒,题诗先寄入山人。

寄铅山詹九夫二首 其二

明代 蓝智

詹子茅为屋,城南杏作林。问人多施药,留客自鸣琴。

枸杞秋风老,鹅湖暮雨深。韦编三绝后,深得古人心。

江上别故人

明代 蓝智

天涯芳草色,对酒惜余春。
此日沧江别,东风白发新。
落花晴傍马,残鸟冷窥人。
勉矣持风纪,驱车莫厌频。

复古道院

明代 蓝智

长怀丹灶诀,远访赤松居。石室多灵草,云林得异书。

松风生昼静,竹露下秋初。即此除寒热,清虚故有馀。

龚士显招饮云有归意偶成一律寄谢并呈庭实掾史

明代 蓝智

满城明月灯火市,绕屋东风桃杏花。青眼故人同把酒,白云远路正思家。

防身自倚双龙剑,渡海须乘八月槎。幕下如君年最少,岂容频问邵平瓜。

蓝智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19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