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枯松

枯松

金朝 李俊民

为嫌红紫污家风,故向春来学种松。祗恐等闲儿女辈,辄将斤斧损髯龙。

诗人李俊民的古诗

清明席上同史正之姚君宝子昂

金朝 李俊民

浮云雨后自纵横,不待风收放晓晴。百计花期成谩与,一年春色过清明。

谁家钻燧罢藏火,何处吹箫犹卖饧。回首故园魂欲断,鸟飞只是片时程。

再和秦彦容韵

金朝 李俊民

扊扅歌后伏雌烹,箸犹未下愁覆羹。布衾多年踏里裂,夜半寒窗洒风雪。

待与重寻痛饮师,东山杲杲日出迟。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一字不入高人诗。

几年不踏红尘路,直入白云最深处。君不见洛阳城下来归魂,一梦思乡叹温序。

满江红 孟州长冯巨川诞日

金朝 李俊民

解愠风来,天气爽、绿阴庭院。多少话、暂都分付,画梁双燕。

明月欲随人意满,十分未惬姮娥愿。但一年、一度寿觞时,身长健。

玲珑曲,低低按。玻璃盏,深深劝。任春红,吹上桃花人面。

簪履尽居弹铗下,烟岚休恨平嵩远。待试看、南极老人星,今朝见。

夜雨 其一

金朝 李俊民

元气淋漓彻九垓,那消掩耳一声雷。雨虽不解知时节,云岂无心出岫来。

所恨龙潜犹未起,大都天意卒难回。等闲莫话为霖事,且对檐花尽此杯。

宽张文玘

金朝 李俊民

怪来久不造龙门,依旧相逢一笑温。任把锦囊嘲李贺,休将布鼓诧王尊。

事随势过心犹骇,言与时违舌可吞。谁为书生肯推毂,绨袍且念故人恩。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五十九 学

金朝 李俊民

邑化弦歌地,邻渐俎豆风。二三言志子,六七咏归童。

和秦彦容韵 其一

金朝 李俊民

养贤列鼎手自烹,燮调元化和如羹。马蹄一蹙燕地裂,毡裘尚拂阴山雪。

将军表请愿出师,壮士挥戈惟恐迟。武成才试二三策,黍离已见闵周诗。

纵横门外豺狼路,我老此身无著处。君不见平淮十万兵,犹向襄阳守朱序。

点绛唇 王怀州寿日戊戌十月一日

金朝 李俊民

横槊将军,是他马上男儿事。河山表里。养就英雄气。

衣锦归来,占尽人间贵。功名遂。神仙平地。学取留侯计。

集古 怀韩居士

金朝 李俊民

乌巾年少归何处,陵谷依然世自移。上天下地鹤一只,还在人閒人不知。

瑞鹤仙 锦堂寿日壬寅十一月十五

金朝 李俊民

河东贤太守。使草木生光,太行增秀。功名落谁后。

醉归来,马上气冲牛斗。一阳应候。看春风、先到细柳。

笑座中有客,侯轻万户,诗誇千首。

依旧。桂花盈处,蓂叶圆时,为君添寿。满堂饮酒。尽平生,倾盖素友。

对水云乡里、真山面目,钱家誇甚锦绣。但年年、岁岁相逢,似人耐久。

子荣途中见忆有先生在世人中龙三十年前到月宫之句依韵谢答

金朝 李俊民

高楼日日望元龙,禾黍离离闵故宫。两地谩看千里月,五湖能借半帆风。

囊锥颖脱何难出,名纸毛生未肯通。好在沁阳山色里,一廛宁许寄杨雄。

答筹堂见招 其二

金朝 李俊民

日日相陪鹤发翁,乌纱白葛道家风。火云堆向山南去,暑气蒸人似甑中。

孟浩然图 其一

金朝 李俊民

却因明主放还山,破帽骑驴骨相寒。诗句眼前吟不尽,北风吹雪满长安。

和子荣悼恒山韵 其一

金朝 李俊民

功名人比汉淮阴,猛虎俄因犬辈擒。星落旄头兵似火,云屯细柳士如林。

岂期虞虢乖唇齿,谩倚良平作腹心。洒尽英雄忧国泪,变风那得不伤今。

郎子云酒熟同李茂卿史正之豪取不许

金朝 李俊民

爱钱措大眼孔小,病酒先生舌本乾。债是寻常谁不有,囊嫌羞涩且留看。

三人未必一人损,豪气难忘习气酸。毦氉相逢欲空去,从来如此四并难。

答赵之美见和

金朝 李俊民

不堪春事等闲妨,汲汲光阴过隙忙。青眼久悬高士榻,白头羞入少年场。

风从定后花犹落,月自修来桂复香。休向兵厨问消息,且教下马客先尝。

襄阳咏史 其二十七 修禊亭

金朝 李俊民

相唤相呼上巳游,国人无日不思周。近来烽火遭三月,那得闲杯逐水流。

周昉内人图 其四 捣衣

金朝 李俊民

一夕秋风雁过声,铁衣辛苦向边城。将军不用和戎计,双杵休辞月下鸣。

襄阳咏史 其二十一 斩蛟渚

金朝 李俊民

久愤江于投水俗,近忧泉室泣珠人。到头不是池中物,血溅惊波剑有神。

李晋王坟

金朝 李俊民

雄名凛凛振沙陀,为国功深柰老何。多少三垂冈上恨,伶人都进百年歌。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530篇诗文

金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