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陪大慈老登古院
林影横榰折脚床,禅翁唤我坐床阳。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椀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春阴遣兴
老去逢时秪自惊,春风三过小长汀。壮心更事已全白,短发耐愁犹半青。
酿雨山云昏败屋,唤晴风竹响寒厅。干戈南北归无路,付与身随水上萍。
方池独步
醉花阴(木犀)
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于福唐见贻之什
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十月桃(二首,同富季申赋梅花)
范参议宜人高氏挽诗 其二
兰玉无偏爱,衾裯不忍欺。甘辛同逆旅,生死独先知。
马鬣苔封合,鱼机宝帐遗。酸风入松槚,空作暮山悲。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
同坐客赋席上牡丹酴醾海棠 其二
珊瑚碧树小明月,散作人间无尽香。伏雨阑风浑不惜,为君高处踞胡床。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迎仙道中二首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
硕人赵氏挽诗二首
虞美人(次韵叶少蕴怀隐庵作)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寄题翠樊亭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 其二
雪涛一苇意雄誇,惯与滩头雁聚沙。年后腊前梅唤客,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笳鼓声中听两衙。去住了无忻厌赏,暮年心迹晚林鸦。
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不复西河叹踽凉,真成仙吏隐襄阳。一生可了酒供座,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遮老眼,长须洗杓荐新尝。肯分臭味同衰朽,好语犹惊得夜光。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信手翻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书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
次韵岩起绿萼梅 其二
浣溪沙(和蒋丞端午竞渡)
晚步独至西三首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二
次韵学士兄富阳道中
和表之清阴亭作
沁园春(寄张仲宗)
虞美人(宜人生日)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 其一
晋康郡侯硕人曾氏挽诗 其二
感皇恩(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黎道人自长沙入闽解后见这论蝗颇有所得自言
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西山独步奉怀蹈元
和近思 其二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
席上偶成二首
题福唐郡园清必亭
醉落托(同前)
菩萨蛮(新秋)
感皇恩(端礼节使生日)
再和见示绝句
仆和蹈元莲竹之什意在誉竹於莲有投鼠之嫌明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二
次韵郎中弟见寄
清平乐(登第)
阮郎归(硕人生日)
晚泊江口令小舟汲江心水烹叶璵云谷碎冰散步
和仲宗判监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步高字韵继和
将至徽川道中花
题张仲宗鸥盟轩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其二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
未明确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知郡韩公挽诗 其一
渔家傲(博士生日)
邵文伯得玉兰於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
李德修提举挽诗
次韵林褎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二首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 其一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
绍兴已未发临安偶成
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
次韵邦直通判少尹题普现堂见简之什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
好事近(同前)
赠浮光王教授
十样花 其四
留题鉴远楼三首
赠硕夫
次韵王才元少师酴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