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闲诗有怀有似
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不复西河叹踽凉,真成仙吏隐襄阳。一生可了酒供座,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遮老眼,长须洗杓荐新尝。肯分臭味同衰朽,好语犹惊得夜光。
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
出门忽见鲤城市,脱尔宁捐一粒赀。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送浪回赪尾,浅水平沙走素鳍。勿谓寰中底么魔,三生恩怨不能欺。
和小君游灵隐寺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用高字韵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二首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次韵康平仲侍郎丛丞相张公登倚云停二首
次韵叶硕夫南归见贻二首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二
病着先寻丘首地,林松已约野僧栽。他年地下从诸老,何必人间咏八哀。
月夜携家筠庄露坐池上分韵得谁字
累石骊泉十丈围,周遭种柳未成丝。溪童掬水得明月,山客扫花安屈卮。
一榼团栾儿女语,四更历落斗牛垂。拦街白叟笑相问,倒着接䍦歌者谁。
奉怀粹戏成
题子阳监丞见一庵
邵旸叔用寒字韵作诗见贻复次韵答之
自鄱阳得请天台散吏解官就道恍然自适戏成
平明解印暮投馆,公事已如风马牛。报政仅堪书下下,结庐剩欲榜休休。
无名花草香随路,得计禽鱼水满沟。袖取向来朱墨手,按行松竹上沧洲。
观傩
五石·水月岩
醉花阴(学士生日)
自边江赴守鄱阳黄原道中作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降虎峰慧兹塔
柳梢青(赵端礼生日)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
行父和篇颇有过情这语次韵自叙以谢
岩陵道中
仪真道中 其二
道游武夷遇雨既渡复回明日竟敢游九曲而行因
临江仙(次韵富季申九月菊未开)
留题叶成父尚书山庵普光明堂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
春雨久不止戏呈诸公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留题鉴远楼三首
昆明池(次韵尚书兄春晚)
山门晚归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
令尹王次虞许开小户通县圃仍增植花木以诗促
蓦山溪(次李伯纪梅花韵)
洞仙歌(次李伯纪韵)
次韵叶观文游鼓山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六六轩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与何西仲秉烛饮梅下
菩萨蛮 新秋
清平乐(次韵叶少蕴和程进道梅花)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五石 其四 碧涧
陪五马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归偶作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
将到金陵投宿乌江寺
次韵陈蹈元见和之作
山路见梅
知郡郑公挽诗
秋夜枕上偶成
菩萨蛮(管邦惠家小鬟善讴)
晋康郡侯硕人曾氏挽诗 其一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春夜信笔书
再用硕夫韵二首
送萧德洪赴试建安
次韵明甫西园这什
李德脩提举挽诗
虞美人 咏古
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
和张嵇仲秋日病中见示
智道者入闽作大缘事一住数年将归以偈送之
卢橘
虞美人(次韵叶少蕴怀隐庵作)
水龙吟(上巳)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归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昆仲待月山亭取酒共饮 ...
席上偶成二首
秋日同刘方明游石师岩
自毗陵与兄弟避地南来约为连江之归中涂各以
岁后三日与罗权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
次韵仲辅山中之作
承天寺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