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
次韵陈泰定见赠二首
次韵刘宽夫
次韵学士兄富阳道中
水调歌头 八月十五夜集长乐堂月大明常岁所无众客皆欢。戏用伯恭 ...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赠浮光王教授
次韵漳州邓教授二首 其一
绛帐初开识马融,尊罍聊共落新宫。三千避席方怀古,四十无毡独见公。
尺璧未磨终可荐,兼金久炼要加功。男儿事业真堪戏,莫把行藏问塞翁。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书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
上已日陪徽守游白水寺继登西山继白堂晚饮
奉酬龙兴益老伽陀
寄题芜湖深道所居二首·寄傲轩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二首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 其二
俭素师寒隽,谦冲识老成。养亲公族化,取友士林倾。
贺屦填门近,灵輀赴垄轻。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
送面夫赴试礼部
至玉山谒尚书兄以九日复告别途中寄之
忠显刘公挽诗 其二
祸基媒孽自燕秦,抗议如公有秦人。军旅未闻焉用试,豺狼不噬岂宜亲。
求鱼缘木谩蠹国,曲突徙薪翻殒身。才大言深古难用,忠良千载恨常新。
岩巃寺
次韵司业兄方池咏莲
山门晚归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群玉五咏 其二 勃松庵
夏日游连江石门坐林下有虫咂肤视之仅可分有无疑蚋也以诗嘲之
次韵叶观文游鼓山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 ...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春日即事 / 次韵春日即事
感皇恩(端礼节使生日)
留题叶成父尚书山庵普光明堂
临江仙 次韵叶少蕴惜春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题叶子宁林巢
和士特韵程进道舍人
昆明池(次韵尚书兄春晚)
将至徽川道中花
和李相园亭二首
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五石·群玉峰
席上信笔六首
会饮得助这分韵得千字
早入昭亭与同游散步山中自樵至水滨路穷还僧
西山雨中独宿寄粹之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
自毗陵与兄弟避地南来约为连江之归中涂各以
邵文伯得玉兰於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
日出德甫席上作次韵二首
和少章罂粟汤
瓜步阻风作
次韵王得之礼部夜直有作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 ...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次韵向伯薛侍郎
岩陵道中
次韵贲远归田四首
醉落托(同前)
同天隐少章游嵩少怀元明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寄题翠樊亭
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计因成长
次韵舍弟野望
再用硕夫韵 其二
交韵叶成父尚书见留之什
池亭待月二首
晋康郡侯硕人曾氏挽诗 其一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郭君建挽诗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二
群玉五咏·勃松庵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其二
黄蘖归途以碧潭清皎洁为韵分得碧字真歇泛舟
君用承事载酒筠溪上分韵得竹字
送昭亭李道士归闽
感皇恩(学士生日)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送陈颖仲赴省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