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红药开时春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雍容近侍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
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
未明确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浪淘沙(林仲和送芍药,再以词为寄,次韵谢之)
自鄱阳得请天台散吏解官就道恍然自适戏成
平明解印暮投馆,公事已如风马牛。报政仅堪书下下,结庐剩欲榜休休。
无名花草香随路,得计禽鱼水满沟。袖取向来朱墨手,按行松竹上沧洲。
伟长知县奉议年兄作别十年邂逅于此复有数百里之隔以诗见寄辄次韵 ...
对着青衫下帝宸,十年不与并为仁。怜君卧困千金骨,笑我行摧四角轮。
老眼相逢俱作客,新诸远寄底惊人。书来更数无多语,剩欲招携白水滨。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步高字韵继和
点绛唇(富季申生日)
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赠朱少章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 ...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
斫竹通圭窦,开垣列画图。乾坤藏小有,日月近方壶。
树色云边断,山形地外孤。时来骋游目,更为剪繁芜。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二首
次韵才子曹溪道中
和颖仲山行即事
陪大慈老登古院
林影横榰折脚床,禅翁唤我坐床阳。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椀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和何斯举戒食牛
次韵明甫西园之什 其二
轻飙自何来,破我池面绿。龙牙我方床,清梦绕修竹。
苦遭鸟将雏,咿喔丈人屋。两家饷浊醪,谁能问斗斛。
妙意不我名,杯深睡初足。
黎道人自长沙入闽解后见这论蝗颇有所得自言
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令尹王次虞许开小户通县圃仍增植花木以诗促
碧霄泉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许子儒寺丞挽诗二首
次韵贲远归田四首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送萧德洪赴试建安
题子阳监丞见一庵
寄题芜湖深道所居二首·独乐堂
留题叶成父尚书山庵普光明堂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 其二
奉怀粹戏成
朴上人访筠翁於溪草堂袖诗赠雨中告别将有雁
忠显刘公挽诗 其二
喜晴再用闲字韵
晚步独至西三首
西山独步奉怀蹈元
声声慢(木犀)
和近思二首
五松寺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
杯渡塔
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 其一
晚饮东湖亭用硕夫韵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诗因次其韵
群玉五咏 其二 勃松庵
群玉五咏·樵谷
岁后三日与罗权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
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计因成长
席上信笔 其四
秋居杂咏 其六
题叶子宁林巢
送仲宗之建安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春送杨彦侯赴试建阳用曾南丰湖水碧韵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舍弟以诗贷粟邵叔旸次其韵
岩巃寺
和李相园亭二首
过鲁公观牡丹戏成小诗呈席上诸公
葵藿倾太阳
邵文伯得玉兰於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
和尚书兄留题兴福
再和见示绝句
水调歌头 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驾还观灯
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于福唐见贻之什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秋晚即事三首
宫使待制舍人赵公挽诗三首
送李仲和之泉南其子官所
花心动(七夕)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春日即事 / 次韵春日即事
五石 其四 碧涧
阮郎归(硕人生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