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笋舆行处及春回,石里横斜亦见梅。路细山长愁欲绝,可怜一笑向人开。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久雨似有晴意继而复阴作望晴
一夜翻河落瓦沟,平明山霭欲全收。正疑础润云生足,直怕天明日探头。
倏忽去来观聚蚁,现前起灭悟浮沤。占晴不问黄衣使,已向鸟乌声际求。
题大儒寮小阁
再和见示绝句
清平乐(春晚)
陪大慈老登古院
林影横榰折脚床,禅翁唤我坐床阳。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
茗椀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郭君建挽诗
和李相园亭二首
岩陵道中
禁路追随又两年,长竿那可使鱼缘。壮心未展伤迟暮,捷径无工较后先。
软饱三杯当去客,横蒲十幅得风船。眼中有句无人道,谁与收归古锦编。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二
历井扪参踏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
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苔。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阮郎归(硕人生日)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
季子论才到履驹,十年不调可怜渠。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
筠矶待月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
提壶唤新晴,病客春思搅。茶瓯曲肱罢,联屐事幽讨。
叩门探繁香,翠蔓花尚少。却携二三子,深行出飞鸟。
羊肠走鸣泉,凤尾摇寒筱。俯窥万井烟,筇声响林杪。
汤休真解事,煮饼禅坊悄。杯盘生晚涧,落叶风自扫。
眼明玉华阴,桃枝露红小。更倾樽中馀,邀月下云表。
澄江静可鉴,合嶂青未了。石梁接楼居,屋角挂参昴。
谁知人间世,彷佛见三岛。烟尘暗中原,怀抱镇煎煼。
一行瘴海头,岁月不知老。金兰有佳士,相见独不早。
青蒿得长松,颇亦慰枯槁。春风正颠狂,日日被花恼。
欢来即相觅,真处在草草。身名两姑置,有酒为君倒。
过鲁公观牡丹戏成小诗呈席上诸公
至玉山谒尚书兄以九日复告别途中寄之
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征衫一着宛溪东,结友何人继两龚。寸步相期偶胡越,尺书不断见心胸。
吟边快睹推三语,吏退冥搜想二松。别后并吞几云梦,锦囊收拾付宾鸿。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自边江赴守鄱阳黄原道中作
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龙学许公挽诗二首
五松寺
日出德甫席上作次韵二首
赠硕夫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步高字韵继和
次韵王得之礼部夜直有作
感皇恩(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邵文伯得玉兰於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
留题新安幕府聚秀轩
次韵瑀老空间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二首
西山林尉韵
留题鉴远楼三首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 其一
秋晚十咏·临海观望
寄题泾川刘子先逸轩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再游龙潭
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春欲暗得树字
题福唐郡园清必亭
虞美人(宜人生日)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
秋晚十咏 散策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题范才元湘江诗画
小重山(学士生日)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十样花 其六
次韵林褎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二首
宿光林怀少章
用硕夫韵述怀二首
次韵岩起晓晴
席上信笔六首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留题叶成父尚书山庵普光明堂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 其一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书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
南山送客席上次明甫韵
鹤冲天(张仲宗以秋香酒见寄并词,次其韵)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 ...
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因以述怀
寄枢密富丈
天仙子(次富季申韵)
次韵明甫西园之什 其二
山门晚归
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岩起录云次韵张干佳什辄和寄之以道山居之况
翻阳四望亭观雪
早入昭亭与同游散步山中自樵至水滨路穷还僧
自毗陵与兄弟避地南来约为连江之归中涂各以
秋晚即事三首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 ...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