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柯子 窗外芭蕉

南柯子 窗外芭蕉

清代 李雯

入雨朱弦咽,临风碧簟垂。镇长相守绿窗时,忆得婵娟,和袖捲金泥。

小院苔移袜,空帘月印眉。晚妆偷泪滴罗衣,几幅长笺,何处写相思。

诗人李雯的古诗

太平寺闻子规

清代 李雯

溪山月出满青林,杜宇千声怨碧岑。越国何年来蜀魄,离人此夜发吴吟。

君为花鸟羁愁主,余有江湖浩荡心。同在天涯一相遇,太平钟鼓晓沉沉。

风入松 离别

清代 李雯

西风霜叶短长亭,惊动别离情。玉骢惯是催人去,茫茫也荒草云平。

红袂分开双泪,斜阳独照孤征。

阳关不唱第三声,无计殢君行。才辞鸳帐亲银灯,回头看水绿山青。

数两车移垂柳,几回雁起少汀。

巫山一段云 题美人洗桐图

清代 李雯

好浥清丝绢,轻摩碧玉枝。秋来犹有绿阴时,香袖镇相依。

洗却风中泪,将为月下期。冷閒心事小鬟疑,应有玉人知。

浣溪沙 咏五更

清代 李雯

历尽长宵梦不成,欲明人自怕天明,兰汤初灭小银屏。

露染花枝常滴滴,香寒绣被更清清,早知新恨又重生。

鹊踏枝 初夏湖上雨怀

清代 李雯

半枕催寒更漏雨。夜合香开,初试闲愁绪。好梦醒时惊鹊语,纤纤又湿梧桐树。

越水吴山情几许。翠幕烟波,不见花飞处。怕向西陵闻杜宇,空庭依旧苍苔暮。

醉花阴 重阳

清代 李雯

绛纱爱把黄金缕,鬓影清香袖。一晌又重阳,满目云山,不待人归后。

江天落雁垂垂久,好景知依旧。不是怨黄花,只为离人,误得黄花瘦。

菩萨蛮 守涨遣怀

清代 李雯

越溪暮雨何曾歇,鹧鸪声里沙痕没。晓起不胜愁,愁横舴艋舟。

滩头龙子浴,为洗千山绿。阻断去时程,教侬莫远行。

自余杭历于潜道中

清代 李雯

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岑峦有连蝉,道里无险投。

纷袭缅腾茜,汨瀄摇澄湫。枫楮秀中椒,荈蕨横道周。

青苗漾白水,明畴写嵎陬。沧沧水雾滋,娟娟微阴收。

白鸟既轻弱,飞鲦亦缓游。旅人从此涉,景曜俄然遒。

余晖满层峰,惆怅靡淹留。

唐多令 越墙

清代 李雯

银砌粉围墙,栖鸦淡月黄。做蜂儿、飞度也飏飏。错抱花枝羞整帽,更小立,听鸣珰。

弹指玉纤长,轻纨映晚妆。对春风、无语不焚香。几叶芭蕉连曲槛,看几尺,近高唐。

山花子 初夏

清代 李雯

乳燕初飞水簟凉,菖蒲叶满小池塘。七尺虾须帘半卷,杏衫黄。

竹粉新黏摇翡翠,荷香欲暖睡鸳鸯。正是日长无气力,倚银床。

经东阿怀曹子建

清代 李雯

昔时曹子建,封邑在东阿。旷代无祠庙,空山对女萝。

角弓愁势险,玉食恨才多。《小雅》斯人志,因风发浩歌。

苏幕遮 春晓

清代 李雯

花影深帘重。斗帐微寒,一枕香云拥。何事起来常懵忪,绣被红翻,颠倒思前梦。

画楼高,香陌迥。千万垂杨,又被东风送。门外莺啼芳草动。

独自开奁,检点钗头凤。

满庭芳 七夕

清代 李雯

粉席迎凉,彤云送暑,晚风初度红楼。玉炉香篆,彩线络琼钩。

露脚斜飞鹊羽,明河泻、淡淡清流。中宵静、黄姑织女,又值一岁秋。

悠悠。看此夜,方填银浪,旋解星裯。渐月迷津渡,双盼难留。

虽是人间天上,离别处、一概都愁。穿针罢、蛛丝未断,闲整玉搔头。

青玉案 得信

清代 李雯

菱花看罢晨妆了,天外信传青了。蹙损眉尖双叶小。

鸳鸯谱上,金针初到,怕有人知道。

尝将密意输春草,消息通时又烦恼。谁识银钩真字好,微持薄怒,已曾心照,照见和衣倒。

浣溪沙 初夏晚景

清代 李雯

纨扇轻裁蛱蝶罗,杏黄衫子晚晴多,捲帘双燕引新雏。

衣润先教笼鹊尾,髻松常自约犀梳,蔷薇小浴纳凉初。

甘草子 冬

清代 李雯

冬尽。手冷金针,爱与黄昏近。合欢□□深,匼匝红池紧。

碧瓦雕甍,霜松银粉,煨紫□、□□香沁。剔指才匀口脂润,还倚鸳鸯枕。

秋尽 其一

清代 李雯

秋尽江天木叶稀,空林日夕下寒晖。犹余蟋蟀依墙稳,更有苍鹰奉雀归。

十月波涛掩粳稻,北风刀尺问裳衣。壮夫尽落飞蓬后,搔首徘徊立钓矶。

留春令 和汤若士

清代 李雯

缓约双纹,绣被私寻,独见香鞋。金荷粟小背妆台,暗处销魂犹在。

昔喜春风到日,今愁秋月来时。已抛莲菂见菱丝,心事牵云带水。

满江红 和张孝祥咏雨

清代 李雯

回首高唐,凉天近、暮云不卷。白蘋起、金塘嫩绿,细生池馆。

瑟瑟未随平楚尽,珊瑚只共江蓠远。也不合、阻断木兰舟,青枫岸。

游鱼唼,珍珠点。风柳外,离人畔。做朦胧一幅,潇湘秋怨。

玉润初临金粟纸,绮窗半湿红丝砚。且题作、夜雨响芭蕉,教他看。

苏幕遮 探病

清代 李雯

紫苔深,薇帐掩。独自支琴,剩得独思顩。此日文园真命短。

愁杀东风,总道无人管。

念东床,和梦远。犹喜青衣,见我曾心愞。莫说独如消渴浅。

玉露金茎,人在鸾帏畔。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0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