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孙邦求 其三

和孙邦求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著鵔鸃冠。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和舒伯源梅花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极目凄迷杳霭间,群芳敛迹自知难。半穿篱落涂黄浅,静对溪流照影寒。

月地云阶偏适意,雪车冰柱苦相干。莫随羌笛风前舞,却怕青青逼齿酸。

题羊裘轩诗

宋代 李正民

世祖驰驱复汉家,故人高卧老烟霞。至今只说羊裘好,拜衮谁思邓仲华。

赵表之创葺禅寂之室以名求诗 其一 宝所

宋代 李正民

谁知至宝秘冥山,费尽聪明觅转艰。漫说化城为止息,我今已得髻珠还。

酬德邵

宋代 李正民

三年绝域寄孤身,齧雪吞旃踵身人。琴奏南音惟念楚,鸡鸣中夜忽离秦。

重来泽国寻渔父,免向沙场逐雁臣。好在五湖波浪阔,解缨濯尽塞垣尘。

题海月亭

宋代 李正民

新亭注目极无边,脱屣尘寰思杳然。万顷秋涛翻浩渺,一轮夜月对虚圆。

光连银汉疑无地,望断蓬莱别有天。赤水枣花君莫问,新诗赓唱似朱弦。

和德邵

宋代 李正民

文传台阁播声名,我老何庸作名轻。束缊莫能还逐妇,亡羊因使叹无兄。

初期荐牍青冥上,忽泛扁舟沧海行。病已好同游甫里,虹桥风月待秋清。

括苍泛舟

宋代 李正民

一溪春水碧潺湲,舟溯奔滩激浪喧。雨洗陇苗何限绿,日催林杏不胜繁。

峰峦环合疑无路,草木蒙茸忽见村。自叹经年久为客,静听啼鸟更消魂。

馀杭泛舟

宋代 李正民

滮田苒苒新苗出,烟陇翛翛宿麦黄。正是春晴蚕月好,家家织妇采柔桑。

元叔易去假服戏作

宋代 李正民

几岁飘零领外祠,新衔不带假银绯。寻鱼不管娇痴女,措大从来自绿衣。

送闻人伯封

宋代 李正民

应奉见车工,杨愔逢选士。古人记半面,落落才一二。

羡君眸子明,洞彻无纤翳。小吏曛黑来,匆匆便能识。

忆昔到君家,经史肆论议。简编讨遗忘,指擿须臾至。

别来五六年,学问益纯粹。荐名上天阍,囊锥见锋锐。

少年好奇伟,万卷欲尽记。春官方用赋,所尚在词艺。

前人存矩矱,雕篆有深意。寒窗务探讨,讵可轻小技。

穷理尽性学,推论良有自。士方骛场屋,未能臻极挚。

山中有老儒,发药祛其蔽。潜心造妙理,离合见同异。

我怀伯业能,嗜学忘肉味。摩笈得异书,事理了无滞。

况子气方豪,青萍尝一试。孜孜其勉旃,青霄将自致。

赋雪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深巷高眠路不通,谁知车骑谒王宫。威凌布被秋宵雨,色比麻衣曹国风。

乱击雁陂思李将,闲披鹤氅忆王公。凄凉惟有诗人苦,忍冻孤吟四壁空。

观德邵诗卷

宋代 李正民

天涯几点四明山,万里沧溟去路难。春晚池塘空梦草,老来尘土倦弹冠。

文雄自可收三捷,诗好那能博一官。秋赋已闻丹诏下,九霄寥廓看鹏抟。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禁籞初尝瑞草新,侯邦仍得贵馀珍。筠篮带雾分佳品,禅榻飏烟集众宾。

花乳清泠仙掌露,云腴浮泛建溪春。草堂睡起传佳句,愧我难陪清路尘。

示鹿苑如老

宋代 李正民

隐约平林夕照红,杖藜松径叩莲宫。有言未必输摩诘,得句何妨示己公。

自静其心心合道,无情于境境成空。谁知觌面相看处,洞水西流信已通。

再寄曹明甫

宋代 李正民

忆昔陵阳寓学时,登山临水共追随。并游志气青云近,投老光阴白发垂。

顾我家无阿堵物,喜君门有宁馨儿。仍闻岁晚聊栖棘,愿访茅斋杜拾遗。

寄和叔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君书于我不能忘,我亦思君苦断肠。女嫁儿婚方扰扰,宦情文意愈茫茫。

病来颇厌杯中绿,老去时添鬓畔霜。一夜西风破残暑,蛩吟四壁倍凄凉。

次韵叶舍人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螭坳执笔侍清光,天阁峨峨耸百常。便合挥毫演纶綍,何劳琢句斗琳琅。

峰峦对户千重碧,䆉稏连云六月凉。凤阁鸾台有虚位,未容诸葛卧南阳。

友人来诗有纸价高之句次韵

宋代 李正民

文章小技等秋毫,鄙作空令笔史劳。闻道东家方给札,柯藤谷楮两相高。

高安得请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九霄飞下白云章,宠假琳宫许退藏。梦得固难之播水,汲生安敢薄淮阳。

宁随鸡鹜同争食,自喜芝兰保独芳。苕霅西山犹好在,扁舟从此钓沧浪。

食蛤蜊

宋代 李正民

泊水沈沙族类丰,外缄顽壳力丰攻。虽云眉目亏天巧,谁使琼瑶美内充。

海畔屡曾逢野士,坐间那复识王融。一樽风味思倾倒,赖有芳鲜可荐公。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