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邦求拟南食作

寄邦求拟南食作

宋代 李正民

不到浙乡辜负口,昔人有语真可取。我住柯山三四年,厌饫蕨薇几噎呕。

扁舟乘流来槜李,极目江湖几千里。白鱼市上烂如银,紫蟹簖头多似蚁。

舒凫帖帖堕水面,亦有麇獐来近县。黄閒射雉出林中,田鼠化鹑毛彩绚。

况复海物错难名,蝤蛑轮囷似斗升。纷纷虾蛤不足数,淡菜蚶蛎资多腥。

僻居海岸久寂寞,寒拥红炉聊独酌。芼之橙桂荐玉盘,不比屠门空大嚼。

我念孙卿久滞留,欲致数品无传邮。烹羊炰羔自不恶,更有负郭新良畴。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寄和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阮公痛哭到途穷,碧海相望西与东。流落真同土木偶,奔驰方类马牛风。

乌衣旧会嗟难继,黄耳家书杳不通。桂树连蜷猿啸苦,王孙何久滞山中。

和孙邦求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著鵔鸃冠。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

次韵叶舍人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螭坳执笔侍清光,天阁峨峨耸百常。便合挥毫演纶綍,何劳琢句斗琳琅。

峰峦对户千重碧,䆉稏连云六月凉。凤阁鸾台有虚位,未容诸葛卧南阳。

兰溪怀和叔

宋代 李正民

山遥水阔方通婺,笋嫩鱼肥已胜衢。寄语长潭隐君子,别来薇蕨味何殊。

木鱼

宋代 李正民

华鲸祗为催晨粥,想像沧波夜不冥。香饭已闻钟鼓响,何须呼唤若丁宁。

和德邵

宋代 李正民

文传台阁播声名,我老何庸作名轻。束缊莫能还逐妇,亡羊因使叹无兄。

初期荐牍青冥上,忽泛扁舟沧海行。病已好同游甫里,虹桥风月待秋清。

邦求假仆制槁示诗褒拂次韵为谢

宋代 李正民

漫试词科久缀文,误升禁掖掌丝纶。判花旧职怀先德,留草私家愧古人。

珍宝未能逃拙涩,诏书何以变温纯。相如多病辞源涸,紫橐同君再拂尘。

和同院蜡梅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岭梅开过已飘扬,独出奇姿浅扬黄。绛萼巧粘花蕊蜜,缃罗轻熨水沉香。

光摇烛跋连宵赏,色映鹅儿殢酒狂。只恐寿阳公主怪,蛾眉画了不成妆。

中兴

宋代 李正民

中兴功业竟如何,决胜终疑算未多。使者出疆思陆贾,君王当馈忆廉颇。

深思社稷堪流涕,闻说风尘合枕戈。自叹书生无远略,五湖烟浪整渔蓑。

舟中值雪

宋代 李正民

百里清波一苇航,茅檐灯火照渔梁。寒吹褐袂风头急,夜洒篷窗雪片飏。

乘兴去寻戴安道,异书思见蔡中郎。胸怀礧碨须倾倒,樽酒相看气味长。

破贼凯歌八章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万幕如云振鼓鼙,角声呜咽马惊嘶。亚夫持重惟坚壁,应为桑榆太白低。

徐大谏道漳南与舍弟倡和次韵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谢公今起为苍生,樽酒相看只细倾。戏綵鲤庭窥丽藻,披云鲸海属新晴。

感时华发萧萧改,致主丹心皎皎明。从此灵台应偃伯,共知堂上有奇兵。

挽綦内翰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扈跸来江表,同时掌掖垣。鲸波连画鹢,鹿野对清樽。

涉世行藏异,论交道义敦。遽成生死隔,回首泪潺湲。

送元叔守建昌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少时佔毕共辛勤,晚岁飘零寂勤滨。未分尘埃蒙琬琰,岂容蹭蹬老麒麟。

文因饱学多多辨,诗为穷愁日日新。五十专城虽不晚,汉廷诏令要词臣。

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宋代 李正民

投我以建溪北焙之新茶,报君以乌程若下之醇酒。

茶称瑞草世所珍,酒为美禄天之有。碾碎龙团乳满瓯,倾来竹叶香盈卣。

涤烦疗热气味长,消忧破闷醺酣久。君不见竟陵陆羽号狂生,细烟小鼎亲煎烹。

扁舟短棹江湖上,茶炉钓具常随行。又不见沛国刘伶称达士,捧罂衔杯忘世累。

无思无虑乐陶陶,席地幕天聊快意。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

酒狂但酩酊,茶癖无咨嗟。古今二者皆灵物,荡涤肺腑无纷华。

清风明月雅相得,君心自此思无邪。

呈赵表之大监为祥符藏基也

宋代 李正民

凡圣同居亦偶然,谁知龙藏结良缘。闻公旧有谈天口,为借深潭五百年。

观德邵诗卷

宋代 李正民

天涯几点四明山,万里沧溟去路难。春晚池塘空梦草,老来尘土倦弹冠。

文雄自可收三捷,诗好那能博一官。秋赋已闻丹诏下,九霄寥廓看鹏抟。

至嘉禾

宋代 李正民

溪山缭绕踰千里,水陆驰驱阅五州。不是江鲈胜肥羜,此身那肯便东游。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 ...

宋代 李正民

两州水向岭头分,入眼溪山处处新。春色故应无彼此,江南未必胜瓯闽。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禁籞初尝瑞草新,侯邦仍得贵馀珍。筠篮带雾分佳品,禅榻飏烟集众宾。

花乳清泠仙掌露,云腴浮泛建溪春。草堂睡起传佳句,愧我难陪清路尘。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