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寄曹明甫

再寄曹明甫

宋代 李正民

忆昔陵阳寓学时,登山临水共追随。并游志气青云近,投老光阴白发垂。

顾我家无阿堵物,喜君门有宁馨儿。仍闻岁晚聊栖棘,愿访茅斋杜拾遗。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寄彦章内翰

宋代 李正民

翰林名德冠銮坡,暂解尘缨逸坡多。敢谓交游同阮谢,不妨诗句敌阴何。

耳根到处闻犍斗,心地闲来契羯磨。此去苕溪三百里,扁舟终拟泛烟波。

次韵叶舍人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宣室君王欲受釐,斯民将见少休期。閒中把卷空遮眼,乱后操心甚累棋。

邮置未传殷浩信,筠筒先寄乐天诗。壶中日月公应惜,拚醉樽前十样眉。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禁籞初尝瑞草新,侯邦仍得贵馀珍。筠篮带雾分佳品,禅榻飏烟集众宾。

花乳清泠仙掌露,云腴浮泛建溪春。草堂睡起传佳句,愧我难陪清路尘。

泉守汪兄内翰惠荔子蕉乾

宋代 李正民

远使担簦到草堂,泉州太守未相忘。素书岂但寒暄问,篚实仍分果蓏香。

荔子尚滋闽岭露,蕉乾犹带粤林霜。自怜辽鹤归飞倦,咀嚼偏知气味长。

尹叔若讷和边字韵因再寄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将相驱驰正事边,风声喜自道途传。鲰生岂解求三捷,荣路如何望九迁。

励志陶公朝运甓,决疑平子赋归田。谁人肯为将军地,自笑都无直一钱。

人日和同院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玉烛初更品物新,又观剪綵镂新人。休嗟岁岁年年貌,且送奇奇怪怪神。

酒有十千元自富,食兼三九未全贫。王孙诗笔能鏖战,夜遣偏师敌富春。

破贼凯歌八章 其四

宋代 李正民

闻道淮西遏贼锋,捷书半夜到行宫。投戈尽是三齐士,不用鲸鲵志武功。

今岁梅花春中犹未开因思三衢冬月之盛作长句

宋代 李正民

前年柯山芳意早,肯使寒梅例枯槁。溪边几树发偏繁,墙角数枝看更好。

玉颜冒雪不奈寒,香心怯雨尤相恼。南枝烂漫北枝催,空惜飘零缀芳草。

朅来海角风景迟,经冬不见端可疑。红萼涉春才似染,青苞映日未全披。

千山隔兮万山阻,想见瑶英讵如许。一枝谁与寄相思,回首旧游心独苦。

元叔易去假服戏作

宋代 李正民

几岁飘零领外祠,新衔不带假银绯。寻鱼不管娇痴女,措大从来自绿衣。

送闻人伯封

宋代 李正民

应奉见车工,杨愔逢选士。古人记半面,落落才一二。

羡君眸子明,洞彻无纤翳。小吏曛黑来,匆匆便能识。

忆昔到君家,经史肆论议。简编讨遗忘,指擿须臾至。

别来五六年,学问益纯粹。荐名上天阍,囊锥见锋锐。

少年好奇伟,万卷欲尽记。春官方用赋,所尚在词艺。

前人存矩矱,雕篆有深意。寒窗务探讨,讵可轻小技。

穷理尽性学,推论良有自。士方骛场屋,未能臻极挚。

山中有老儒,发药祛其蔽。潜心造妙理,离合见同异。

我怀伯业能,嗜学忘肉味。摩笈得异书,事理了无滞。

况子气方豪,青萍尝一试。孜孜其勉旃,青霄将自致。

戏和叔

宋代 李正民

耆年多病心未老,异县久羁家益穷。贻书乞米朝不饱,作赋教子文尤工。

春风不消两鬓雪,酒力尚借双腮红。归来群芳已零落,苦恨鶗鴂鸣匆匆。

题海月亭

宋代 李正民

新亭注目极无边,脱屣尘寰思杳然。万顷秋涛翻浩渺,一轮夜月对虚圆。

光连银汉疑无地,望断蓬莱别有天。赤水枣花君莫问,新诗赓唱似朱弦。

木鱼

宋代 李正民

华鲸祗为催晨粥,想像沧波夜不冥。香饭已闻钟鼓响,何须呼唤若丁宁。

寄张子安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来往三吴二十年,星星华发已盈颠。未开松菊陶潜径,且泛江湖范蠡船。

黄石不逢宁论富,丹砂可就试求仙。乘闲欲访张公子,共说升平一慨然。

和同院蜡梅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岭梅开过已飘扬,独出奇姿浅扬黄。绛萼巧粘花蕊蜜,缃罗轻熨水沉香。

光摇烛跋连宵赏,色映鹅儿殢酒狂。只恐寿阳公主怪,蛾眉画了不成妆。

寄张子安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縠水分襟十五秋,此身萍梗任飘浮。久栖孤馆为真隐,未访名山作胜游。

醉里周郎曾度曲,闲中庾信祗添愁。西风起我江湖兴,拟把兰桡上钓舟。

舟中值雪

宋代 李正民

百里清波一苇航,茅檐灯火照渔梁。寒吹褐袂风头急,夜洒篷窗雪片飏。

乘兴去寻戴安道,异书思见蔡中郎。胸怀礧碨须倾倒,樽酒相看气味长。

将之海盐留别和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国恩未报作閒人,犹愧尘踪待玉宸。松菊就荒徒引领,山川信美独伤神。

杜陵衰老终辞蜀,王粲登临苦忆秦。行止非人难预料,他年重上縠溪津。

寄宣守内翰汪彦章

宋代 李正民

中朝旧德号儒宗,凤阁鸾台揖下风。梦寐升沉十年事,岁寒情分两人同。

竹篱茅舍穷愁我,红旆油幢富贵公。应有澄江如练白,愿凭尺素寄冥鸿。

挽钟处士

宋代 李正民

日昊身犹健,居闲道更优。庭栽兰九畹,户种橘千头。

惠施曾无倦,阴功祗自修。荀裴门户壮,他日振馀休。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