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江南路柳暗莺残别是春因题 其二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江南路柳暗莺残别是春因题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两州水向岭头分,入眼溪山处处新。春色故应无彼此,江南未必胜瓯闽。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枯木叹

宋代 李正民

海隅有乔木,枝叶多离披。庇荫数亩地,郁郁凌云霓。

岁久渐生蠹,蠹盛木乃衰。朝蠹食其叶,暮蠹食其枝。

蠹虫日滋长,食饱肌肉肥。众叶渐零落,枝干亦枯萎。

僵仆大道侧,但存乾死皮。群蠹尽羽化,鼓舞四散飞。

蠹各得其所,此木谁怜之。吾嗟守株叟,抱膝空伤悲。

寄和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阮公痛哭到途穷,碧海相望西与东。流落真同土木偶,奔驰方类马牛风。

乌衣旧会嗟难继,黄耳家书杳不通。桂树连蜷猿啸苦,王孙何久滞山中。

和尹叔见寄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心似行云忆故山,干戈满地欲归难。愁肠索寞频浇酒,病骨支离懒正冠。

郑太田多犹乏食,阮公钱入便辞官。久知身世皆如梦,万事何须苦控抟。

和赵表之大监对雪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韬霞掩日冷云同,恍惚身游银色宫。善巧作花轻堕砌,强名解舞漫随风。

四郊普覆沾丰泽,万室平分荷至公。兴减有时无著相,观空是色色还空。

和邦求见寄

宋代 李正民

坐看霜霰送穷冬,流落天涯类断蓬。词翰难陪杜陵老,沧浪聊访紫溪翁。

想寻芳草门庭在,忆对梅花笑语同。海腊腥咸难致远,漫凭黄耳附书筒。

括苍泛舟

宋代 李正民

一溪春水碧潺湲,舟溯奔滩激浪喧。雨洗陇苗何限绿,日催林杏不胜繁。

峰峦环合疑无路,草木蒙茸忽见村。自叹经年久为客,静听啼鸟更消魂。

戏德邵

宋代 李正民

漫说灵犀一点通,人生谁肯困途穷。远同汉代东方朔,近比江西黄仲熊。

休戴南金双德胜,幸逢膏泽屡年丰。薄田正可捐鸡肋,义士于今少古鸿。

和舒伯源梅花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极目凄迷杳霭间,群芳敛迹自知难。半穿篱落涂黄浅,静对溪流照影寒。

月地云阶偏适意,雪车冰柱苦相干。莫随羌笛风前舞,却怕青青逼齿酸。

寄和叔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君书于我不能忘,我亦思君苦断肠。女嫁儿婚方扰扰,宦情文意愈茫茫。

病来颇厌杯中绿,老去时添鬓畔霜。一夜西风破残暑,蛩吟四壁倍凄凉。

送明仲舍人知邵州

宋代 李正民

凛然气节压冰霜,经岁朝绅惹御香。吾道难行惊俗眼,斯文将堕振颓纲。

他年致主千秋鉴,此日荣亲太守章。父子相仍居两省,莱衣归奉冻醪觞。

久雨不解次韵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春事寒应晚,旅人闲转愁。空阶宵更滴,远霭晓难收。

嗜好藏龟壳,行年问虎头。孙郎多智策,箭重却回舟。

将之海盐留别和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国恩未报作閒人,犹愧尘踪待玉宸。松菊就荒徒引领,山川信美独伤神。

杜陵衰老终辞蜀,王粲登临苦忆秦。行止非人难预料,他年重上縠溪津。

访祝舜俞新居

宋代 李正民

平湖渺渺浸城阴,窈窕垂杨一径深。千万买邻真得计,六年种竹已成林。

棋枰胜负消长日,琴韵清幽见古心。萍泛蓬飞本无系,新亭何必苦沾襟。

挽钟处士

宋代 李正民

日昊身犹健,居闲道更优。庭栽兰九畹,户种橘千头。

惠施曾无倦,阴功祗自修。荀裴门户壮,他日振馀休。

和平叔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岁晚栖栖作远游,足音真可慰穷愁。身閒文史聊覃思,老去田园亦强谋。

旋拨浊醪篘冻酒,何嫌粝食办晨羞。新篇起我超然兴,苦恨轻装不少留。

题鹿苑寺一击轩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本来无物可修治,一击当年何所知。拱手问师都不语,等閒拈起布毛吹。

送敏申赴敕局

宋代 李正民

弟兄接武上天关,行色差池一岁间。献纳已看腾碧落,编摩宁久曳青班。

雨蒸梅暑兰舟稳,纲解秋茶赤笔闲。病鹤乘轩嗟老矣,毰毸短羽恋云山。

赋雪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深巷高眠路不通,谁知车骑谒王宫。威凌布被秋宵雨,色比麻衣曹国风。

乱击雁陂思李将,闲披鹤氅忆王公。凄凉惟有诗人苦,忍冻孤吟四壁空。

题丞厅清节轩诗

宋代 李正民

新种修篁翠叶稠,凛然清节坐惊秋。官曹咸类崔斯立,风味仍同王子猷。

暂却鹭鹓仍退食,鸾凰此日小迟留。吟哦自是公家事,我亦身閒愧食浮。

早春次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春色方薰草,南来未见莺。身闲聊适野,志弱敢论兵。

落落松筠质,欣欣桃柳情。不妨联骑出,蛮榼亦携行。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