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平叔 其三

和平叔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岁晚栖栖作远游,足音真可慰穷愁。身閒文史聊覃思,老去田园亦强谋。

旋拨浊醪篘冻酒,何嫌粝食办晨羞。新篇起我超然兴,苦恨轻装不少留。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题海月亭

宋代 李正民

新亭注目极无边,脱屣尘寰思杳然。万顷秋涛翻浩渺,一轮夜月对虚圆。

光连银汉疑无地,望断蓬莱别有天。赤水枣花君莫问,新诗赓唱似朱弦。

闻吕丞相还朝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粉户为郎两见春,当时曾识济春人。留侯再践功名地,白也今为放逐臣。

自笑凫鸿飞渤澥,却惭冠剑拂埃尘。数奇自是平生事,终始须期入大钧。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禁籞初尝瑞草新,侯邦仍得贵馀珍。筠篮带雾分佳品,禅榻飏烟集众宾。

花乳清泠仙掌露,云腴浮泛建溪春。草堂睡起传佳句,愧我难陪清路尘。

校旧书

宋代 李正民

尘垢纷纷漫扫除,可怜乾死蠹书鱼。何须更待青藜照,只合斋心读误书。

挽胡茂老枢密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昔日蓬山会,平居笑语亲。薄材陪贾马,高义继雷陈。

南国居方卜,东山道益振。遽嗟埋玉恨,清泪洒衣巾。

送艾若讷赴青田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春光欲动草芊芊,水绿山青上濑船。若使周公但茅屋,雪袍宁醉楚江边。

挽齐安郡夫人

宋代 李正民

懿范闺房秀,齐姜素望优。广川名益盛,内壸德弥修。

寿量方难老,生涯遽若浮。延平双剑逝,遗恨在营丘。

寄元叔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十日寒云不肯晴,黑貂裘敝客心惊。旗亭雪湿难沽酒,炀灶烟消类戛羹。

学辩痴龙真末技,文摛彩凤亦虚名。山居自足三冬用,老大何嫌秉烛明。

人日和同院 其三

宋代 李正民

玉烛初更品物新,又观剪綵镂新人。休嗟岁岁年年貌,且送奇奇怪怪神。

酒有十千元自富,食兼三九未全贫。王孙诗笔能鏖战,夜遣偏师敌富春。

和同院蜡梅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岭梅开过已飘扬,独出奇姿浅扬黄。绛萼巧粘花蕊蜜,缃罗轻熨水沉香。

光摇烛跋连宵赏,色映鹅儿殢酒狂。只恐寿阳公主怪,蛾眉画了不成妆。

和平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红日新添一线催,竹炉纸阁聚寒灰。雨滋长亩才抽麦,雪渍南枝欲放梅。

岁月峥嵘嗟老矣,弟兄漂泊思悠哉。扁舟过我消离恨,肯使云帆取次回。

追忆大观丁亥年自新安侍下入宣城学路中作

宋代 李正民

朝云黯黯结秋阴,叠叠层峦雾阴深。农叟尽愁苗欲稿,行人翻恐雨成霖。

四方奔走男儿事,千里凄凉倦客心。稍喜西风破残暑,又携书剑度遥岑。

赵表之创葺禅寂之室以名求诗 其一 宝所

宋代 李正民

谁知至宝秘冥山,费尽聪明觅转艰。漫说化城为止息,我今已得髻珠还。

春雪次韵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花犹吹六出,气已应三微。路破公车履,祥呈光禄衣。

乍疑鹇失素,稍怪鹭于飞。盘瓠空惊走,南方此瑞稀。

南归 其五

宋代 李正民

萧萧草木映疏篱,猿鹤相看似见疑。大雅保身还自愧,不须更诵北山移。

寄和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阮公痛哭到途穷,碧海相望西与东。流落真同土木偶,奔驰方类马牛风。

乌衣旧会嗟难继,黄耳家书杳不通。桂树连蜷猿啸苦,王孙何久滞山中。

秀士诗

宋代 李正民

一叶扁舟一席风,梦回已听景风钟。夺袍有意趋文阵,鼓箧无言拙笔锋。

好把犁锄傍东郭,难陪衿佩集西雍。只缘未富三冬学,饮墨何须见愠容。

送闻人伯封

宋代 李正民

应奉见车工,杨愔逢选士。古人记半面,落落才一二。

羡君眸子明,洞彻无纤翳。小吏曛黑来,匆匆便能识。

忆昔到君家,经史肆论议。简编讨遗忘,指擿须臾至。

别来五六年,学问益纯粹。荐名上天阍,囊锥见锋锐。

少年好奇伟,万卷欲尽记。春官方用赋,所尚在词艺。

前人存矩矱,雕篆有深意。寒窗务探讨,讵可轻小技。

穷理尽性学,推论良有自。士方骛场屋,未能臻极挚。

山中有老儒,发药祛其蔽。潜心造妙理,离合见同异。

我怀伯业能,嗜学忘肉味。摩笈得异书,事理了无滞。

况子气方豪,青萍尝一试。孜孜其勉旃,青霄将自致。

寄元叔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海上欣逢梅柳新,旅怀悽惨倍伤春。飘浮正类河中木,聚散还同陌上尘。

终拟文章为世用,未应富贵后时人。登临况有新诗句,满箧珠玑岂患贫。

和舒伯源梅花韵 其五

宋代 李正民

一种幽香取次宜,耻同桃杏献琼肌。为嫌脂粉污真色,谁道冰容不入时。

寒透芳心能底瘦,风欺弱质等閒吹。清樽何惜花前醉,莫待飘零空折枝。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